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63节
小说作者:羲和晨昊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1.96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8 07:22:06

  所以他的这一番暗示也可谓是恰到好处。

  然而,即便如此,楚王却仍是不买账。甚至对伍举所言也是直接充耳不闻了,只看着高台下的庆封,眼神之中充满了霸气与藐视。

  似乎这就他楚国大业的开始。

  在彰显自己功绩这方面,谁又能阻止这样的一个好大喜功的楚王呢?

  甭说是伍举了,没看到李然此时也正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沉默不言么?

  李然的目光落在庆封身上,庆封当然也看到了他,只不过庆封却并未对李然表现出应该表现出的愤怒,反而显得异常平静,他似乎早就料到了有这么一日。

  于是,他也接受了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,任由楚王侍卫押着自己,在诸侯间游行。

  这对他而言,或许也算得是一种惩罚,一种解脱。

第三百三十七章 庆封终于落幕

  朱方城外,高台筑起,楚王端坐其上。

  终于轮到他楚王出场,此时他满脸的意气风发,不可一世。

  “来吧,让全天下人都见识一下,惹怒我楚国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吧!”

  前面说了,楚国历代君王皆以光复楚庄王的霸业为己任,而在楚王熊围这里,这件事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从他执意要让庆封游街示众,就不难看出这点。

  毕竟明面上,庆封乃是齐国的叛臣,但齐国也拿他没办法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钟离国享着荣华富贵。

  可庆封最终却被楚国所擒,齐国的公道最终却是由楚国来主持的,这能说明什么?

  这不正说明了他楚国才是这全天下唯一的大哥?!

  所以,楚王今日再度召集诸侯会盟,其实说到底就是想彰显出这一点,重现当年楚庄王与晋国平分霸权的光辉历史。

  所以,一向视振兴楚国霸业为己任的楚王,此时又如何能听得进伍举的劝谏呢?

  即便伍举乃是他楚王最为信任的大臣,那也是无济于事。

  游街完毕,楚王又直接示意手下的侍卫们,给庆封背上了一柄硕大的斧头,并命人让庆封言道:

  “告诉他们!不要有人像齐国的庆封那般,明明弑了君,却还欺骗国君的遗孤,还恬不知耻的与中原诸国暗中勾结!”

  这是在干嘛?这是公然要庆封承认自己的“罪行”啊!

  关于庆封的故事,这里还可以提一句,当初庆封之所以能在齐国权倾朝野,还完全得益于另外一个人——崔杼。

  当年,齐灵公一共有两个儿子,一个是公子光,一个是公子牙。

  而齐灵公呢?他也是个颇为离经叛道的国君,他以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随意选立太子储君,所以就把原本的太子公子光给废了,并让他去出守即墨,而立了公子牙为太子。

  其实,齐灵公不尊周礼立储也并非是没有由头的。

  想当初齐灵公自己在即位后,虽是依旧尊晋为霸主,却也多有不服之意。

  而当时的晋悼公很大程度上本着息事宁人的方略,也给足了齐国面子,认为齐灵公守着齐桓公留下来的霸业,多少还有点家底。

  也正是因为如此,这让齐灵公一时信心膨胀,认为晋国给他的面子乃是惧怕了他。于是,齐国也就像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一般,愈发的我行我素起来。

  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便是:老子就是天下第一,你管老子?

  所以,他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,都愈发变得跋扈起来。甚至在后期,四年之内竟前后五次伐鲁,这就导致以晋国为首的诸国,兴兵讨罪于齐国。最终,齐灵公领兵抵抗,却大败而归。

  从这便不难看出,一个人如果走的太顺,往往就容易上头,容易飘。

  齐灵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
  回到正题,齐灵公在与诸国的交战中大败以后,对齐晋强弱的事实也有一定的认识,但他兀自没有将公子光给迎回来,反而是将其流放到了齐国东部的那些蛮夷之地去。

  后来齐灵公病重,大夫崔杼以及庆封就粉墨登场了。

  此二人偷偷摸摸的把公子光给接了回来,而且还直接是杀掉了公子牙母子,齐灵公一听到这个消息,当即吐血而亡。于是,公子光顺利即位,也就是后来的齐后庄公。

  但齐后庄公也是个闲不住的,他跟他老爹齐灵公有着一样的性格。

  他与齐国的三朝权臣崔杼私交本是极好的,而崔杼晚年丧妻,故而又续弦了一名新妇,容貌极美。

  而这齐后庄公,竟是仗着君臣的名分,而且又本与崔杼的私交,竟是与其妻私通了。

  而且,这货还明目张胆的,是到崔杼的家中去淫乱,完全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。

  要说起来,崔杼那可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将齐后庄公给扶持上位的,按道理来说他便是齐后庄公的大恩人了。

  但是,这齐后庄公不但不知道感恩,反而还明目张胆的把人家的老婆给睡了,崔杼能忍得了?

  于是崔杼一不做二不休,联合了庆封直接干掉了齐后庄公,并拥立齐后庄公的异母弟杵臼即位,也就是现在的齐侯。

  所以,庆封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权在握的齐相,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崔杼弑君。

  而庆封也是个狠人,在与崔杼一左一右平分相权后,兀自觉得还不满足。于是,在暗行众的扶持之下,竟暗中挑起了崔氏家族的内讧。他顺利离间了崔杼的两个儿子火拼,而后又派卢蒲嫳领兵诛杀了他们。

  在这件事上,庆封的“狠”可谓被彰显得淋漓尽致。

  崔氏上下妻儿老小,一个不留,全部被斩尽杀绝!

  而崔杼在听闻此事后,自知气数已尽,便也直接选择了自尽。

  由此,庆封独揽齐国的大权。

 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,别人的老婆还真是碰不得的,而权力这种东西更是无法共享的。

  ……

  言归正传

  楚王刚才所言,其实也就是要庆封承认杀死齐后庄公,并欺骗齐景公的罪行。

  但庆封是何许人也?

  他可是当年能干掉齐后庄公,并将崔氏上下族人赶尽杀绝的狠人,他会在临死之际承认自己的污点?

  这楚王未免也太高看了自己,也太小看庆封了。

  只见庆封在被侍卫押着示众游行回来之际,听得楚王如此无礼的要求,竟是突然扯开了嗓子大喊道:

  “诸位使君切记,千万不要学楚共王的庶子那样,明明杀死了自己的国君,自己的侄子,取代了他,居然还有颜面在这明目张胆的与诸位使君盟会!”

  这话一出,诸侯顿时哗然。

  毕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,且诸侯们也早就对楚国是心怀不满。听得庆封这话,不禁是纷纷笑出了声。

  一时间,原本是楚王耀武扬威之举,此时竟成了吐槽大会。

  而理所当然的,楚王的脸色也顿是黑了下来,并急忙命人,匆匆押着庆封上了刑台。

  庆封也知自己是死路一条,那还不得赶紧让自己痛快痛快?

  于是,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,索性放开了嗓子疯狂大吼。

  一时,偌大朱方城城外,不止诸侯使君听到了这话,就连站在老远的诸国士兵们也都听到了这话。

  众人不由暗中捧腹,场面一度滑稽不已。

  楚王见状,简直气疯了。一把将佩剑拔出,竟是要冲上去自己动手结果了庆封的脑袋,而一旁的伍举也立即上前,急忙将他拦住,而后大喊让侍卫赶紧动手。

  最终,庆封在过足了嘴瘾之后,终于人头落了地。而他的故事到此就彻底结束了。

  这个曾在齐国呼风唤雨,并关联着历史上最大的地下组织的人物,终于走向了人生的末路,成为楚国霸业的一块垫脚石。

第三百三十八章 赖国直接投了

  庆封虽在临死之前反咬了一口楚王熊围。但是,这终究只是一个小插曲,在这个主要还是靠拳头说话的时代,这种程度的反噬对于楚王而言,顶多就像是在参天大树上划了一刀一样,虽是看得见摸得着,但毕竟是动摇不了其根基的。

  如今钟离之境已服,楚国如今也已经完全隔绝了吴国与中原诸国的联系,这两个世仇之间的交锋,眼看就要一触即发。

  不过,楚王却并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又再一次会盟了附近的诸侯,并是直接发起了针对赖国的灭国之战。

  要说这赖国,原本也是姬姓之国,虽说只是个子爵,但人家姓氏摆在那儿,因此,其地位也无人动摇。

  也正因为如此,赖国仗着自己姬姓之国的身份,又地处偏远,因此对于楚国这个庞然大物可以视而不见。还经常不听楚国的,甚至跟楚国是直接对着干。

  楚国上下,其实也老早就看赖国不顺眼,今次好不容易出来一趟,贸然攻打吴国肯定还是不行的。可要捡个软柿子捏一捏,提一提士气,顺便楚王给自己再涨点人气,这赖国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再加上赖国地处楚国东北,乃是北边诸国南下增援吴国的第一要冲之地,楚国如今既要对吴国动手,那为了更好的防范北边诸国的异向,这赖国也势必要拿下才行。

  于是,在朱方城外,楚王杀庆封以誓师。并当即举兵十万,朝着赖国杀奔而去。

  而赖国巴掌大一点的地方,本就是一直依靠着自己的姬姓身份才得以苟活至今。如今陡然听闻楚王亲率十万大军袭来,赖国国君直接就给吓尿了,一边破口大骂楚王这个老六,一边命人赶紧想法子应对。

  可赖子手底下的这帮臣子,本也都是从不知居安思危的。所以,此时要他们短时间内想个法子出来应对楚国的十万大军,他们又能怎么办呢?

  哭吧!

  他们一个个的,竟都直接当场哭给国君看!

  赖子一看这阵势,情知靠人不如靠己,便当即命人是直接把自己给捆了。

  是的,他还真的是靠的自己。

  他直接就选择投了,投的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。

  在面对国破家亡和丢掉性命这两个选择中,赖子直接选择了第一个。

  赖国都城,楚王亲率十万精兵良将列阵于此。

  不足三丈高的城墙,破旧的瓮城以及寒酸的防守无一不显现着赖国的国力羸弱,完全就不像是一个诸侯国应该有的样子,这要放在楚国,恐怕连个县邑都算不上。

  赖子命人将自己的双手反绑,嘴里又叼着个玉璧,并且命令近卫士卒袒露着胸背,在后面抬着棺材从城内走了出来。

  而面对这样的献降方式,楚王却还是头一回看到。

  乍见赖子这模样,不由得是忍俊不禁,心下暗道:

  现在的人都这么有觉悟了?

  这倒也怪不得楚王见识浅薄,毕竟之前楚国大范围灭国的这一过程,他也从未参与过,更别提见过什么献降方式了。

  而在他即位以来的几场大战中,也从未发生过对方直接就投了的事。所以,他又怎会见过如此“诚心诚意”的献降方式呢?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693页  当前第263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263/693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