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02节
小说作者:羲和晨昊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1.96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8 07:22:06

  于是,于半推半就中,只得是上前拜谢了楚王的封赏。

  而楚王见得李然竟然是接受了自己的封赏,自也是高兴非常。直接上前一把抓起李然的手,将李然牵到大殿中央,并郑重其事的看着殿下的众位卿大夫喊话道:

  “诸位,从今日始,子明先生便是我楚国叶地的县公了!”

  “甚好!甚好!接着奏乐,接着舞!今日寡人定要与诸位臣工是好好痛饮一番!”

  让李然成为楚国县公显然是楚王招揽李然的第二步。

  只要李然当上了他楚国的高官,那让李然心甘情愿为楚国效力的日子还远吗?

  楚王一想到不日便能真正的收服李然,心中那叫一个激动,那可比他得了十个弓腰小妾还要舒坦百倍。

  可他并不知道的是,他迈出的这第二步,也将成为他招揽李然的最后一步。

  ……

  翌日,李然从醉酒中醒来,脑袋一阵浑噩疼痛,直到喝了好些茶水,这才是缓缓回过了神来。

  而此时屋内早已准备好了楚王命人送来的县公服饰还有印玺,连同叶邑的一应册简,皆已是备齐了。

  “先生既接了叶邑县公,那便要立刻派人前去才是。”

  楚王只派来一名宦者,并敦促李然应该尽快派人前去接管叶邑。

  李然当然也知道要派人去接管叶邑,当即只得是叫来了孙武。

  此时此刻,他身边能代替他去接管叶邑的,除了孙武,还能有谁呢?

  孙武一听李然要自己去接管叶邑,当即也是吓了一跳,一开始还以为李然是开玩笑的。

  可当听罢李然所言,这才知道李然所言非虚。

  “为兄若是亲自上任,日后与中原诸国便再无任何可回旋的余地,为兄与郑国,与子产大夫那更是彻彻底底站在了对立面。”

  “长卿既追随我多日,又深知郑国的内情,让你去接管叶邑,不但能保持与郑国的和睦,而且还能稳住楚王的北进之心。”

  “嗯,先生说得不错,这或许亦是楚王之所以会封赏叶邑的原由吧!其实,也是为了表明他无有北进之心,好让先生是安心的留在楚国。”

  “非但如此,而且日后情势若是徒增了变数,你我二人届时抽身离去,便也能无有任何的阻碍。”

  原来,李然之所以受赏,而楚王之所以吃定了李然一定会受赏,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叶邑的地理位置上。

  叶邑作为郑楚之间最为重要的一处城邑。李然受封于此,便等同于是拿到了随时回郑国的门票。

  而另一方面,也是表达了他楚王是绝无北进争雄之心。至少,只要李然在楚国一日,便是如此。

  所以,让孙武去替他接管叶邑,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。

  “可是先生,武还从未有过……”

  “呵呵,长卿无需多虑,执掌一方,只需记住四个字即可,那便是——执政为民。”

  孙武原本身为一介黎首,本是毫无执掌一方的经验。

  可在这个年代,与后世大不相同的地方在于,任何人执掌一方,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,玩出不同的方略特色的。

  就好像郑国重商贸,鲁国重礼教,晋国重融合,宋国重鬼神,等等。

  正所谓“一样米养百样人”,每个地方,其实都会有自己别样的风格。

  所以,很显然,要想治理好一方百姓,最绕不开的一个根本前提,那便是——以人为本。

  很显然,李然认为,作为一方的执政,只需要能做到“以人为本”,能遵从当地的民风特色,因地制宜的予以适度的开发,便能从中找出一套足以令其长治久安的大道来,而这便算得是“大治”了。

  所以,孙武虽是没有执掌一方的经验,然而恰恰是因为他的“没有经验”,所以若他能只凭着“执政为民”的内心,李然也深信,孙武他完全是能够胜任的。

  “诺,武定当时刻谨记先生教诲。”

第二百五十六章 坏事传千里

  李然成为了叶邑的县公,而孙武作为李然的左膀右臂,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叶邑的县尹。

  (注:县公和县尹有争议,目前的主流观点是“县公”即“县尹”。但也有观点认为“县公”是爵禄,“县尹”是职务。二者有时统一,有时不统一,作者君更倾向于后者,故而此处分开言说)

  而这自然是体现了李然对于孙武充分的信任。

  就在孙武即将走马上任时,李然再三叮嘱他,抵达叶邑后一定要想办法与在郑国的鸮翼取得联系。

  这些日子,他总有一种很不妙的预感。因为,他总觉得郑国那边可能会出事。

  孙武不由诧然,不禁皱眉问道:

  “先生的意思是……丰段等人会趁此发难?”

  李然微微是摇了摇头,并未做过多解释。

  郑国丰段会不会趁势发难显然并不是那么的重要,现如今的丰段,在失去了驷黑等一大批保守派的支持后,其声势可谓是一落千丈。

  就算他打算利用“楚王大胜吴国”这件事做点文章,李然也相信子产也一定是能够应付得来的。

  他现在所担心的,乃是另外一个隐藏了许久的敌人。

  “鸮翼的情报一向是不会出错,你与他多多联系,总归是好的。”

  李然伸手拍了拍孙武的肩膀,看着眼前这个神色坚毅,目光坚定的年轻人,一时忽的恍然。

  想当初在曲阜初遇孙武时,他还是个仗剑执义的少年。

  可是一转眼,如今眼前的这个少年却即将成长为执掌一方土地的大人物。

  俗语道:是金子总会发光。

  时至今日,孙武这枚金子所发出的光芒,已足以闪耀整个天下。

  “长卿,一路保重。”

  分别在即,李然心中不由生出一丝不舍,毕竟是要与自己一道走过如此长远之路的朋友分别。

  “先生也多家保重,武不在先生身边……”

  孙武依旧坚毅的脸上,眼框似乎是微微有些泛红。

  这一去叶邑,二人不知要多久才能相见,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,两人之间的情谊,早已远超朋友,更像是生死兄弟一般。

  可他的话还未说完,李然便摆手阻止了他。

  “去吧,莫要耽搁了时辰。”

  “待得来日有事,为兄定会再唤你前来。”

  分别只是一时的,李然不会让这种分别持续太长时间,他当然还需要孙武的帮助。

  而孙武,也早已是视李然为兄长。

  章华台下,李然目送孙武离去。

  时值傍晚,斜阳西去,寒风在山谷间来回游荡,一时清冷。

  过得好长一段时间,李然才从别离的情绪中是慢慢舒缓过来,他站立在章华台下,眼神逐渐变得清澈凛冽。

  来楚国数月,他已经受够了被人牵着鼻子走,接下来的时间里,他将要换一种方式来应对。

  他的路,当然不能因为别人的改变而改变。

  他的路,只能由他自己来决定!

  转过头,高耸的章华台就矗立在他的眼前。

  这巍峨的高台,一如既往的彰显着楚国的强大。

  可在此时的李然眼中,这章华台也不过是一块块石砖,一片片泥瓦堆砌而成的牢笼。

  “来吧,让我看看你们这些古代的人精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吧!”

  ……

  楚国大胜吴国,吴王诸樊战死。

  消息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。

  中原诸国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,无不感到惊愕。

  自古以来,他们还从未听说一国之君能有战死沙场的。

  历任吴王都自诩为姬姓的子孙,说起来也算得是正统中的正统,如今却死在了楚人的手里!

  “是李然!就是因为楚国得了那个号称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的李然相助,才致吴子惨死的!”

  “天杀的李然!吃里扒外!亏得虢地之会时我等如此敬重于他!”

  “叛徒!叛徒啊!此乃我姬姓子孙共同的敌人!乃整个天下的共敌!”

  类似,陈曹宋卫等国,纷纷第一时间发表声明,严厉谴责李然,甚至直接把李然给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  因为李然的行径,已经彻底破灭了他们身为姬姓子孙的优越感,也彻底颠覆了周礼治世下礼义廉耻。他们感受到了背叛,感觉到了耻辱,尽管他们本来一个个的其实也都早已是背弃了周礼。

  不过,他们的这些发言也仅限于给晋国发发文,毕竟以他们这些国家的力量,充其量不过就是个打酱油的存在。若论真本事,那是连半点也没有的。

  “李子明怎可如此?竟是去做了楚国人的爪牙?!”

  消息传至晋国,晋侯也是颇为恼怒。

  虢地之会时,他还曾以为李然是个心怀“正义”之人,未来定能支撑起联合诸侯,共拒楚国的重任,可谁知一转头,李然便狠狠的给了他一巴掌。

  这种来自现实的疼痛,就像是有人拿着利刃不断的戳刺他的五脏六腑。

  “叔向大夫,此事还劳你尽快向那李子明问实了,吴子作为我晋国的盟友,可不能就这样白白死去!”

  卧病不起的赵武已经连续一个月缺席晋国朝议,朝堂之上又回到了以韩起为首的时期。

  而此时责问于羊舌肸的,自然就是他。

  得闻李然相助楚王熊围大胜吴国,还杀了吴王诸樊之事后,羊舌肸也如同是受了五雷轰顶一般,好长一段时间没能反应过来。

  听得韩起如此问责,一时心里也极为忐忑,同时又夹杂着深深的自责。

  他与李然有着师徒一般的情谊,虽说两人相见的次数极少,可正是在这为数不多的见面会谈之中,他们建立起了这样亦师亦友的特殊情谊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情感,让他对李然此次相助楚国之事感到了内疚与自责。

 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,他现在唯一能做的,只能是去得信札一封,以长者的口吻,询问于李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693页  当前第202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202/693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