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869节
小说作者:芈黍离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4.84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7 08:35:40

  “九弟性子素来如此,实在让人无奈!”刘旸应道。

  “小九!”

  “九弟!”

  “九叔!”

  一干人上前,打着招呼,刘曙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,热情地打着招呼。看着刘承勋与刘昀等人,道:“三叔,你们终于回来,可是让人好生想念啊!”

  “你小子会想我?”面对笑脸相迎的刘曙,刘承勋没好气道:“想我给你求情吗?”

  “如此甚好!还请三叔救救侄儿,代我向陛下求求情!”刘曙打蛇上棍,赶忙道。

  见其状,刘昀不由好奇地说道:“九弟,你又犯了什么错,惹爹不快了?”

 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,但刘昀与刘曙两兄弟之间,关系一向还是不错的。刘曙一直觉得,自己这个五哥活得逍遥自在,但更为关键的是,同样都那么“不着调”,而刘昀却总能把刘皇帝哄得开心,很少生他气,这既让刘曙百思不得其解,也深为羡慕……

  闻问,刘曙讪讪一笑,当着这么多人,即便脸皮再厚,也有些不好意思,支吾道:“本不是没什么大事。五哥也知道,我做什么事陛下都是不满意的……”

  “九弟!”听其言,刘旸脸色顿时一变,有些严厉地呵斥道。

  刘曙从来都是个混人,脑子一热的时候,连太子都是敢呛两句的。不过,此时此刻,却也老实得很,自知失言,赶忙催促着,道:“三叔,五哥,你们一出使便是两年多,陛下已经很想念你们了,还是赶快进宫觐见了,以免让他老人家久等了!”

  难得的,竟能从刘曙嘴里听到这种体己话,不过刘承勋显然不吃这套,瞪了他一眼,道:“你若是早有这等觉悟,哪里会惹陛下生气!”

  不过,迎着刘曙有些希冀的眼神,刘承勋还是道:“我会为你说话,但陛下听不听,有没用,就不敢保证。在此之前,你就好好跪在这里吧!”

  “是!”刘曙小鸡啄米一般点头。哪怕荒唐如刘曙,刘皇帝罚他跪,他也不敢二话,对话从头到尾,就没挪过膝。

  摇了摇头,刘承勋一行,绕过刘曙,进宫而去。路上,刘承勋方问起细情,道:“刘曙他究竟犯了什么事?”

  刘旸脸上也露出少许怒其不争的表情,叹道:“三叔归来,这一路上恐怕也听闻了不少朝廷整肃吏治的事吧!”

  刘旸这一开口,刘承勋心中便有所猜测,脸色不见变化地点了点头,道:“有所耳闻,刘曙又干出什么惹人非议的事?他虽然荒唐,但从不过问政事,还不至于牵扯到吏治吧!”

  刘旸解释道:“前者,陛下派九弟到辽东督察,协助专使查案,并安抚地方官民!只是,九弟到辽东不到两个月,便传来消息,说他粗暴干涉整肃行动,影响专使查案。

  这与陛下派他去辽东的初衷相违背,自然引得不满,遣人前去查证之后,发现九弟不只是干涉查案,甚至对辽东一些涉案官员进行包庇……

  得知这样的结果,陛下愤怒,可想而知,因而急下召令,让他回京!”

  听完刘旸的描述,刘承勋明显呆了一下,然后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:“刘曙竟然糊涂至此?陛下以重任相托,他就如此作为回报?倘若如此,莫说陛下了,就是我也想抽他几鞭子!”

  老九的脑回路,总是不同常人的……

  “不过,说句犯忌讳的话,陛下委刘曙此任,一开始恐怕就有待商榷,他岂是担此等大事的人?”说着,刘承勋又不禁摇头道。

  闻言,刘旸沉默了下,应道:“九弟平日里浪荡,但陛下对他,终究还是抱有一份期望,希望他能真正成熟起来!”

  而明显的是,再经这么一桩事,刘皇帝心中对刘曙仅存的那丝微弱的期望,怕也彻底消散了。

  “又是反贪除恶……”刘承勋心中责默默琢磨着,自回国之后,似乎遇到的每一人每一事,都与之有关。

  如今的大汉,究竟成什么样子?刘承勋心中忍不住生出这样的疑问。

第289章 波斯见闻

  垂拱殿,几道人影平静地站在殿门前,居中的是刘皇帝,另外贵、贤二妃也陪同在侧,都不住地往远处看,她们关心的,自然是刘文海以及刘昀二人了。

  一直到刘旸、刘承勋一行人进入眼帘,都面露喜色。刘文海是高贵妃亲自抚养长大的,一向疼爱有加,刘昀则折贤妃最喜欢的儿子了,他们奉诏出海这么长时间了,可没有一日是不牵挂惦记的,毕竟南洋的风浪与疟疾可是不管你贵贱与否的,如今,总算平安归来了,也只有如此,才能真正安心。

  一行人直奔垂拱殿下,望着亲自守候在殿台上的刘皇帝及二妃,赶忙行礼。刘皇帝见状,那严肃的面庞上露出一道释然的笑容,快步走下御阶,动作麻利看得一旁的喦脱心惊胆颤,也急步跟随着,生怕刘皇帝摔了。

  “快起来!”还未靠近,便闻刘皇帝招呼着。

  对于刘皇帝如此热情相迎,刘承勋有些讶然,还没反应过来,便被冲到面前的刘皇帝一把拉起,给了个熊抱:“三郎,你终于回来了!我是真高兴啊!”

  刘皇帝或许深沉,或许做作,但偶尔的情感流露,却也有几分真挚之意,刘承勋心中也不免生出些感触。不过一刹那的触动之后,理性占据大脑高度,轻轻地挣拒开,刘承勋退后一步,恭敬地拜道:“陛下,臣何德何能,实不敢受此降阶之礼啊!”

  看他这副毕恭毕敬的模样,刘皇帝顿时面露不满,道:“什么降阶之礼,这不是君迎臣,这是父兄在迎他的子弟!”

  “你们都起吧!”朝着所有人一摆手,刘皇帝语气轻松地指着双腿道:“若非这双老腿不灵光了,我是要到城外去接你们的!”

  “陛下!”刘承勋面露感动之色。

  “这里不是说话的场所,随朕入殿叙谈,给朕说说你们在南洋的经历!”

  “是!”

  说着,刘皇帝便拉着刘承勋往垂拱殿中而去,不过,拾级而上之时,逐渐变成刘承勋扶着刘皇帝了。

  殿中,君臣父子落座,宫娥奉上热茶。饮罢,稍稍平复了下心情,刘皇帝打量着刘承勋等人,刘承勋他们同样也观察着刘皇帝,只是多了些小心。

  刘皇帝真的老了!这大概是刘承勋、刘昀以及刘文海此时最主要的感受了,那种迟暮之意,不是强撑着就能掩饰得住的。

  目光逡巡几许,落在刘昀身上,看着气度不凡的五子,道:“这一去一返两年半载,可曾尽兴?”

  闻问,刘昀笑应道:“不只尽兴,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海上,除了风浪,便是行船,时间一久,便觉乏味了!异域风情习俗,虽然令人惊奇,但终究不如我汉家水土温馨,令人留恋……”

  “看来你此行,是大有收获啊!”听其有些动情的感慨,刘皇帝道。

  “不得不说,臣是大开眼界!”刘昀道。

  “那可要好好听听你的见闻!”刘皇帝笑道,又转向刘文海,冲其招招手:“文海,近前来,让我看看!”

  “是!”闻言,刘文海立刻起身,走至刘皇帝面前。

  刘皇帝也站起来,打量着刘文海,这个晋王长子,如今也还不满十六岁,但经过风浪的打磨,明显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,甚至隐隐透着一股野性。本是迅速成长的年纪,两年半的时间,刘文海长开了不少,样貌上也有不小的变化,但明显更加英武,作为长辈,见之实在令人欣喜。

  “陛下!”终究只是个少年,面对刘皇帝的审视,刘文海也不仅局促地唤了声。

  而一听这称呼,刘皇帝便不乐意了,道:“这是谁教给你的称呼,祖父、爷爷、大父都可以叫,就是别向你的父叔们学,一声‘陛下’太冷淡,也太生疏了!”

  刘皇帝像个怨妇一般抱怨几许,见状,刘文海这才微低着头,轻声唤道:“祖父!”

  闻言,刘皇帝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伸手比划了一下,道:“长高了啊!这个头,已经超过我了!身体也结实了,壮了……”

  看刘皇帝像挑宝贝一般评价着刘文海,眼中掩饰不住喜爱,刘昀也笑了,道:“陛下,文海这孩子可以,少年英雄,多谋善智,文武双全。西使途中,表现不可谓不突出!”

  “哦?”听刘昀这么说,刘皇帝立刻兴趣大增,不禁再打量了刘文海一眼,道:“我家又出现一匹千里马了?看来,你们此番出使,确实有不少的经历啊!给朕说说看!”

  提及此,刘昀面上流露出一些回忆之色,道:“还是在波斯之时,我们拜访他们的国都巴格达,尽兴贸易的同时,与之建立关系。波斯的哈里发,对我们很欢迎,热情迎接,只是后来,出现伊斯兰教徒冲击使团,甚至他们的一些贵族、军队也表现恶意。

  还是文海,见势不妙,果断劝臣离开,在他的谋划下,我们闯关夺寨,在波斯人未彻底反应过来之时,顺利回到船队,与致远伯大军汇合!”

  刘昀说得简单,但其中的风险与危急,却也不是那三言两语就能诠释的,而刘皇帝也明显察觉到了。毕竟,从异域他乡,人生地不熟,一个充满恶意的国都都城成功逃离,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甚至不是什么浪漫传奇的故事,那是步步危机,几乎在刀尖上起舞。

  察其中异样,刘皇帝凝眉道:“怎么回事?你们是大汉使团,那些波斯人,竟敢不顾礼仪邦交,对你们动手?”

  闻问,刘昀叹道:“根本原因,还在于大汉与黑汗国的战争!自六弟西征以来,黑汗国便不断遣使,到波斯地区求援,大肆污蔑大汉,传播大汉的威胁,以宗教战争的名义,鼓动波斯地区的伊斯兰教徒东进。

  伊斯兰是波斯地区的国教,影响极大,又极具扩张性,如此一来,当地的教派势力,自然与大汉敌对,我们作为大汉的使团,他们自然没有好感。

  初时,还保持着基本的体面,比较克制。不过,随着去年冬,六弟攻破八刺杀衮,几乎将黑汗国灭亡,消息传到波斯地区后,引起伊斯兰世界一片沸腾,‘东征圣战’的呼声顿时炽烈起来,我们在巴格达的情况,自然一下子危急起来……

  所幸我们见机行事,迅速撤离,否则真就失陷于波斯了!”

  “波斯人!伊斯兰人!他们好大的胆子!”刘皇帝面浮怒气,冷声道:“竟敢冒犯我大汉使团!”

  最关键的,还在于使团中有他的皇子龙孙,这就更加触及刘皇帝的逆鳞了。

  稍作沉吟,刘皇帝提出疑问:“朕知道那伊斯兰教在波斯地区政权民生影响极大,但他们的哈里发此前既然热情欢迎你们,事发之后,就没有设法维护?”

  面对刘皇帝疑惑,刘昀摇摇头,道:“臣等也是深入波斯之后,方才了解其政治格局。如今波斯地区的局势,有些类似我中国春秋战国之时,名义上的统治者,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,然而他们早已对治下失去了控制。

  军阀林立,诸国割据,纷乱无比。至于阿拔斯王朝直接统辖的,只有国都巴格达一小块地区,甚至巴格达的政治,也是由五十年前的独立出的由德莱木人建立的布韦希王朝所控制,他们哈里发,只是傀儡。

  这样的情况下,没有多少权力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,又如何能庇护得了使团?”

  听刘昀这么一说,刘皇帝终于了然,眼珠子转悠了下,有点幸灾乐祸道:“朕没记错的话,当初与大唐争雄西域的,就是这阿拔斯王朝吧!时隔两百年,他们也衰落到如今的地步了!那波斯地区既然如此形势,倒也不足为虑了!”

  刘昀再度摇头,道:“陛下,阿拔斯王朝虽然衰落,与黑汗相邻的萨曼王朝也一日不如一日,但如今掌控波斯地区的布韦希王朝正处极盛,另有从萨曼王朝独立出的伽色尼王朝,正在其埃米尔苏布克特勤的率领下崛起,日益强盛。总体而言,波斯诸国的实力,远不能与大汉相比,但仍不可小觑。

  不过,臣在波斯游历期间,也得知那率领布韦希王朝达到极盛的君主阿杜德·道莱于两年前去世,他们的盛势有滑落趋势,新继任的君主并不能调和国内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,突厥人与德莱木人之间纷争不断,矛盾丛生,已起内斗。

  因此,整个波斯地区,唯一拥有向上气象,对大汉安西具备威胁的,只有伽色尼王朝。只是,臣纵观波斯历史,那里部族众多,兴衰更替,循环往复。往往一个王朝衰落了,便迅速有新势力崛起,替代霸权,即便持续时间往往不长,但总能雄霸一时。

  再加上这数百年间,伊斯兰教迅速扩张,统一信仰,奉行政教合一的王朝,往往具备强大的攻击性与扩张欲,绝不可小觑。

  如今,大汉已与波斯国家交恶,臣以为,朝廷还是不当掉以轻心,小看了他们!”

第290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

  随着刘昀的讲解,刘皇帝脸上那种幸灾乐祸的表情消散了许多,国内繁荣昌盛与国外水生火热的反差带来的那种窃喜之感,也平淡了许多。

  沉吟了下,冷冷一笑:“也就是你们平安顺利归来了,否则,任他们什么波斯大食,帝国王朝,朕都将派兵扫平之!”

  这是刘皇帝惯有的强势,但从中表露出的关怀之意,还是让刘昀颇为感动,拱手应道:“所幸陛下庇佑,有惊无险!”

  刘皇帝扬了扬手,冲在场唯一的一个外人致远伯郭良平道:“郭卿,此番你辛苦了,能把刘昀与文海顺平安带归,这份功劳,朕记住了!”

  闻言,郭良平赶忙起身,满脸惭愧地道:“陛下,臣实不敢居功。让二位殿下身陷险境,是臣思虑不周,自觉莫大罪过,二位殿下虽有天佑,但臣思之仍觉后怕!”

  “致远伯谦虚了!”闻言,刘昀说道,然后朝刘皇帝一拱手:“若非致远伯派兵接应,又杀败了追兵,臣等也难安全脱身!”

  刘皇帝听了,对郭良平印象自然更佳,伸手止住还想谦虚推辞的郭良平,想了想,道:“这十多年来,郭卿不辞辛苦,甘冒危险,为大汉开疆拓土,扬威致远,大涨我国威,大振我民心,实在功不可没!

  此番二度西航,更是远涉重洋,千辛万苦,尽展我大汉干城之风采。朕可不是有功不赏的人,说说吧,你想要什么,但有所求,朕无所不允!”

  一听这话,郭良平几乎不假思索,立刻表示道:“陛下待臣赏拔之恩,倾其一生,也难以报答,只当悉心竭力,无所保留,为国尽忠,敢有奢求?”

  刘皇帝一直观察着郭良平的反应,听他这么说,方才收回了目光,而在他目光挪开的那一刹,郭良平也仿佛感觉身上压力一轻。

  事实上,刘皇帝真要赏,直接开口就是,何必问他。而一旦发问了,这种问题,自然要小心应付,而郭良平,显然还保持着清醒与冷静,没有得意忘形,居功自傲。

  而刘皇帝这里,收到的关于郭良平的“不良记录”与弹劾奏章,可实在不少。而大部分,都指向一个问题,居功自傲,任意自专。

  沉吟了下,刘皇帝脸上再度挂上了笑意,道:“你过去这些年,一直在外带兵练兵,远航开拓,做得很不错。如今,该当委以更重要的职责,朕要给你加加担子,林仁肇前不久退了,正好你接他班,回朝担任枢密副使,主管海军事务!”

  面对刘皇帝这项委任,要说不欣喜,自然是假的,不过,郭良平还是努力地压抑着心头的喜悦,郑重地拜道:“谢陛下!臣只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  听其表态,刘皇帝笑了笑,朝他摆了摆手。在大汉的权力架构中,枢密院算是自成体系,而在枢密院中,海军同样独树一帜。

  而海军内部的斗争也从来不少,其激烈程度比起朝堂上的权力之争一点不弱,而郭良平作为根红苗正的南方派,如今已然成为一个领袖人物,彻底接过其父郭廷渭的衣钵了。

  枢密副使委任,也给海军的派系之争划上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。对于郭良平而言,则算是正式踏入人生以及仕途巅峰了,就是他的父亲郭廷渭,都没有担任过此职,当然,在海军地位大幅度提升,朝廷专设副副枢密使进行管理之前,郭廷渭就已经退居二线了。

  不过刘皇帝恩赏显然不只职位的升迁,紧跟着又道:“传诏,晋致远伯为二等致远侯,赐金鱼符、袭衣、银鞍、白马!”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980页  当前第869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869/980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