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723节
小说作者:芈黍离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4.84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7 08:35:40

  感受到东京士民的热情,刘皇帝甚至难得地走出銮驾,站在车辕前,享受百姓们欢呼的同时,也向他们挥手致意。

  这样的事情,过去刘皇帝常做,如今再重操艺能,还是那般圆润自然,嘴角温和的笑意始终洋溢着,效果自然也是上佳,一直到皇城了,城中热烈的气氛仍旧没有消退,看起来,对于御驾东幸,开封的士民确实满怀期待与热情。

  “东京啊,好些年没回来了,看起来,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啊!”巍峨的开封皇城前,刘皇帝下了銮驾,站在皇城广场上,望着那些壮丽的城阙,大发感慨。

  走近一根盘龙柱,刘皇帝探手轻轻地抚摸着,柱身上的纹路已然带着些岁月的沧桑了,刘皇帝说道:“这长柱如林,倍感亲切啊!”

  “东京随时恭迎陛下驻幸,对于宫室的修缮维护,未尝懈怠!”吕胤特地别召到身边侍驾,在旁应和道。

  刘皇帝点了点头,想了想,见着这广场上形形色色的一众人,一摆手:“赵普、吕胤侍驾,其余人等,各归其职,各自安顿去吧!”

  “是!”

  “就不乘车驾了,朕走走看看!”又挥手拒绝銮驾,刘皇帝就带着赵普、吕胤及少数随从卫,慢悠悠地通过城门,信步而游。

  显然,东京这边在迎驾方面,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,皇城宫室修缮一新,就如当初刘皇帝还在时候一般。

  “那些都是石灰吧!”行走在御道上,刘皇帝四下打量着,指着地面、墙面上的一些痕迹,问吕胤道。

  吕胤道:“回陛下,正是!澶、濮等州,疫病流行,开封近在咫尺,不得不防,需要严加防控,城中各处,皆以石灰敷墙撒地,用以消除疫虫,防止疫病……”

  说着,吕胤还把开封这段时间的防疫措施简单地给做了个汇报。总得来说,大张旗鼓,效果显著。

  “显然,东京的各项工作,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嘛!”刘皇帝笑了笑,冲另外一边的赵普道。

  赵普露出一点矜持的笑容,附和道:“吕公是大汉少有的干才,足可令人放心!这段时间,臣收到各地的汇报,多有诉苦请援,唯独东京,不仅万事有条不紊,还能大力支援,配合朝抗疫救灾……”

  赵普这话,也是抬轿子了,东京是什么地方,这里坐拥富足的资源,这些责任与义务,也是其必须承担的。

  做得好,是应该的,可以得到褒奖,要是做不好,出了什么疏漏,那就要被问责,严厉问责。

  吕胤自然心里有数,赶忙道:“赵相谬赞了,这些都是当尽之责,应有之义,实不足为道!”

  “余庆啊,在朕面前,就不必这么谦虚了!”听其言,刘皇帝不由笑了,亲切地呼着表字,道:“似东京这样庞大的城市,能够管得好,就是能力的体现。朕听说前段时间,城内舆情纷扰,颇为不宁,如今情况如何了?”

  闻言,吕胤道:“陛下,百姓无知,中原疫症横行,难免不安,有些过激反应,也属正常,只需善加劝解,疏导教育,抚慰民心。”

  “朝廷许多官员,就缺乏你这份体谅之心啊!很多人遇到事情,手段粗糙,只以权威慑人,强力压服,而不知体谅下情,灵活运用!”刘皇帝感慨着,言语中不乏赞誉:“难怪你从两浙卸任时,有那么多人挽留,甚至给你立生祠了!”

  “都是百姓们厚爱,臣实在汗颜!”吕胤道。

  “哈哈!又谦虚了……”

  赵普跟在一旁,默默地听着这君臣二人之间亲密的交谈,面上云淡风轻,只是余光一直观察着吕胤,眼神深处涌现出一抹让人难以察觉的忌惮。

  不得不多想,此番陛下东巡之后,是否会再将吕胤调回中枢了。于朝廷的高层而言,吕胤拜相,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,只是早晚罢了。

 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早晚的期限也越发临近被打破的时候,要知道,吕胤如今已经是开封府尹兼东京留守了,这可是地方官僚中最高档的实权职位了。再进一步,也只有政事堂有位置了。

  这一点,赵普心知肚明,也早早地便做好了,有这么一个人,到中枢分权的心里准备。但哪怕大势不可逆,这心里也难免有些戒备。尤其在与王溥搭档的这段时间,让他对刘皇帝身边这些旧人,十分忌惮。

  有一说一,不管是出身,还是资历,吕胤都比他赵普高得多,也深得多。当初,若不是因为守父丧,吕胤耽误了一段时间,如今担任首相,执掌国政的,恐怕早就是吕相公了。

  当然,二者之间,也不是没有共同处,那就都属于“半路”出家,都是靠着既有的名声得到刘皇帝的发掘重用。

  刘皇帝与吕胤交谈之间,一旁的赵普已然在琢磨着,吕胤入相,该如何相处为政了……

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

  回京的第一日,刘皇帝显得有些多愁善感,徜徉于东京皇城的壮丽,追寻过去的痕迹,沉浸在旧时光中的怀念与感慨,心情久久不能平息。

  一直到第二日,方才恢复正常。虽然出发之时,一腔的爱民之情,满嘴的冠冕堂皇,但真正抵达开封之后,刘皇帝还是停下了继续东巡的脚步。

  中秋前的两日之中,也只是在各处游览,充满了闲情逸致,象征性地过问一下灾区的情况及救灾事宜。而事实上,大小事务有赵普、吕胤等臣负责,刘皇帝的日子与洛阳之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
  中秋之夜,如常制,刘皇帝下令举行了一场御宴,或许是人员不齐整的缘故,宴会的地点并没有设在开封皇城正殿崇元殿,而是选择了琼林苑。

  作为刘皇帝在开封期间,唯一进行重点修建的皇家园苑,也一度成为宴请每届进士的文气之地,在朝廷西迁之后,也一度陷入冷寂,一直到如今,也再度焕发了活力。

  虽然皇后、太子以及大量公卿大臣都不在,但是与宴人员大量成色并没有褪色多少,这仍是大汉上层精英的聚会,充满着权力与富贵的气息。

  主持宴会的司仪大臣,仍旧是国舅、宰臣李业,这几年过去,李业已经彻底成为朝廷权力中枢的角色成员了,李业也在争权无果之后,逐渐接受了自己的定位,一心一意,为刘皇帝效力。

  这几年,李业不是没有努力过,曾经几度看到把赵普、宋琪这样的实权宰相拉下马以身相替的机会,也为之使用了一些手段。

  但是,结果往往不如人意,所有的动作,都是表明那是无谓的挣扎。论及政治手腕与行政能力,李业与他的竞争对手们,是差着段位的,唯一的优势,大概就在身份上。

  但同样的,身份也仿佛是一道无形的限制,想要有所突破,最大的依靠就是刘皇帝,也只有依靠刘皇帝。然而,偏偏就是刘皇帝对他进行限制,就仿佛置身于权力的囚笼之中,被捧得高高的,但浑身都是束缚,挣扎不已。

  又经这么几年,李业事实上已经有些被打击到了,他本就不是意志力强的人,越挫越勇也不是其性格。

  而大概是越发认清现实之后,近一年来,李业有些摆烂了,在应对朝中各项事务时,逐渐表现出一种躺平的态度,面对任何事情,都显得漫不经心。

  要知道,从年轻时起,李业就是个爱折腾的人,二十多年前,仗着李太后的宠幸,甚至敢横加干涉刘皇帝的事情。

  当初的濮州案,为了提升自己的权威,甚至不惜对柴荣进行打击,要知道,那个时候的柴荣,可有着刘皇帝与郭威的支持,而他与柴荣之间也无什么恩怨,但李业就是做了,可以说胆大,也可以说愚蠢,但都能体现李业的积极性。

  哪怕是从地方历任归来,又经刘皇帝几番调教,拜相之后,仍旧保持着侵略性,积极参与着朝中事务,不放过任何机会,竭力刷取着存在感。

  这些年,李业也确实办了一些事,尤其在反贪反腐之事上,但是,李业的目的不在于肃清吏治,而在于提升权威,让旁人畏惧,他也很享受手握权柄的感觉,旁人敬畏的目光也常使其愉悦。

  然而,到如今,不知是否老了,抑或是被压制得太惨,李业那份积极性悄然之间丧失了。比如前段时间赵普遭遇的弹劾危机,若是换作往常,李业纵然不亲自下场,也总会暗中操作推动一番,看看有没有把赵普拉下台的机会。

  但是,并没有,李业根本不参与,也不表态,发表任何评论,就当没那回事,整个人,松弛惫懒,对朝政也开始漠不关心了。

  这样前后的反差,自然引起了刘皇帝的注意,当然,刘皇帝也没有贸然表示什么,只是默默观察着,思考着。

  莫非,这小舅被自己压制得太狠了,被玩坏了?

  即便在中秋夜宴上,担任着司仪,李业也显得漫不经心的。觥筹交错,推杯换盏,也不感兴趣,交际也不再积极。

  看着坐在那儿自珍自酌的李业,刘皇帝终于主动发问:“舅舅,时值中秋之夜,满堂欢聚,群情喜悦,你何故怏怏不乐啊?”

  李业微微侧着身子,就差靠在食案上了,醉眼也显得惺忪,突闻刘皇帝发问,一个不稳,还把酒杯打翻了,酒水洒了一身。

  手忙脚乱地擦拭一番,方才起身,拱手道:“陛下恕罪,臣失仪了!”

  “无妨!”刘皇帝看着有些狼狈的李业,摆了摆手,轻笑道:“看来舅舅不是不乐,是有些忘情了啊!”

  “让陛下见笑了!”李业道,不管是神态还是姿势,都显得很恭顺。

  这再度引起了刘皇帝心中的好奇,目光中审视的意味甚重,看着他,说道:“舅舅,你这个司仪,做得可有些不到位啊,该去劝劝酒,让群僚众卿尽兴啊!”

  “是!”听此言,李业微微一惊,赶忙道:“臣只是略有不适,稍稍懈怠了,请陛下恕罪!”

  三言两语间,李业已经两次请罪的,这样的表现,与过去反差实在太大了。刘皇帝何尝见过李业如此谦卑,或者说,颓废。

  稍微皱了下眉,刘皇帝语气仍旧温和,道:“若是身体不适,那便少饮些酒吧,舅舅还当保重啊!”

  “多谢陛下关怀!”李业道。

  不过,还是举起满杯,亲自敬了刘皇帝一杯,之后方才回身坐下。从头到尾,刘皇帝都观察着李业的表现,自家舅舅,似乎真的在走向堕落了,那脸色,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健康,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。

  当注意力从权力与朝政事务上转移之后,李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个人的享受上了。如果说公卿大臣中有贪图享乐、作风奢侈者,那李业必是其中的“佼佼者”。

  仅最近一年间,李业已经纳了四房姬妾了,夜夜笙歌,对于年过五旬的李国舅而言,实在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
  这样的转变,哪怕是刘皇帝,都不禁满腹疑惑,大感意外。从刘皇帝的角度来看,这个舅舅,可不像这么堕落的人,以其爱折腾的性格与作风,这个转变,实在太大了。

  同时,刘皇帝也不由暗自思索,今后该如何对待这个舅舅。李业可是他安插在权力中枢的一条鲶鱼,是对其他宰臣的一种制衡,如今这条鲶鱼都有些半死不活了,在其位不谋其政,还有必要放在相位上吗?

  有一个腹黑的想法,放李业在政事堂,就是让他搞事的,他如今不搞事了,刘皇帝反而不适应了……

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

  崇政殿,刘皇帝曾经在此理政长达十六七载,在这里,夙兴夜寐,日理万机,一道道事关国运、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命令都从此殿发出。

  可以说,乾祐时代由此殿见证,刘皇帝率领下大汉崛起的点滴也由其所记录。刘皇帝回东京,所居宫室,自然也是崇政殿。

  不过,物是人非,时隔多年,再临宝殿,刘皇帝却发现,再难找到当年的那种激情澎湃、不知疲倦了。

  内心凭添唏嘘的同时,连刘皇帝自己都发现自己的变化了。有的时候,失去目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,作为皇帝,那就更加严重了。

  而刘皇帝,就有这样的趋势,他偶尔表现出的寂寞空虚冷,倒也不是无病呻吟,而是确有其感。至少,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目标明确、锐意进取、乘风破浪的刘承祐了,当初的热情,随着功成名就,随着岁月流逝,也逐渐消退了。

  若说目标,就目前而言,刘皇帝还是有的,只是再难有当初的意气风发,踌躇满志。封禅是一项,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执念,却谈不上有多重视。统一天下早早做到了,河清海晏、万民安康,也是最为衷心的愿望,但太过宽泛,甚至空洞,具体执行,也过于繁琐。

  而刘皇帝,也再没有当年的那种专注,而这种专注正在进一步地丧失,当注意力分散之时,也难期待他再重拾大志,开拓进取。

  可以说,目标的缺失,也是当下刘皇帝面临最紧要的一个问题,如果不能得到解决,那将来如何,那将更加不可测。

  换个角度来看,朝廷多事,国家出现各种问题,也未必不是好事。至少于刘皇帝而言是这样的,至少还让他打起精神,鼓起一定的热情,去关注,去解决。

  若真就是内外一片安宁,上下歌舞升平,天下无事,那么刘皇帝都难以保证不迷失在其中。再坚定的意志,再积极的精神,在长时间的安逸之后,也未必能够保持初衷。

  古之帝王,善始者固有,但能善始而善终者,实在是凤毛麟角。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例子,当年刘皇帝也曾就此与薛居正等臣讨论过,李隆基更是一个反面典型,如今,却轮到刘皇帝来经受这份考验了。

  当然,有一点,刘皇帝是始终没有改变的,那便是对权力的热忱,那份掌控欲虽然不如当初那般极致,但始终存在。

  早年汲汲于皇权、政权,大肆揽权,恨不能一切权力皆笼己身,一切命令皆发于心。那时候,或许是因为关系到国家安危、身家性命,不得不大包大揽,那么二十多年下来,已然成为一种习惯,深入脊髓,形成本能。

 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,这一句在刘皇帝身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如果还有什么事情能真正让刘皇帝体会到危机感,那么皇权必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向。

  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,刘皇帝也一样,他能垂拱而治,隐于幕后,默默地观察臣子,洞察其心,但对于自身,却往往难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评价。

  即便常常自省,也只是在发觉问题之后的悔悟改变,就这一点,已经是十分难得了。一直以来,刘皇帝的忧患意识都是很强的,也经常发表一些振聋发聩的意见,但是,若要他时时保持,同样不易,时间越久,反倒越麻木,越疲惫,越想放纵。

  而比起当初,如今的刘皇帝也确实放纵了不少。

  大概是年纪真的大了,刘皇帝的睡眠也越发浅了,又是一个拂晓未明之时,刘皇帝再度从睡梦中醒来,然后便再也睡不着了。

  没有一省吾身的意思,在内侍的伺候,经过简单的洗漱,换上一身劲服,便出殿而去。天色尚早,宫城之内灰蒙蒙的,只有崇政殿内发出的阵阵光线显得明亮一些,秋露寒霭之中,刘皇帝开始了他的日常锻炼,绕着崇政殿跑圈。

  如果刘皇帝有个小目标,那健身塑形,必是其一,也早已进行。早在数年前,刘皇帝便感到精力难济,身体有亏,对于身体的滋养,也很重视。

  尤其是,在最具诱惑的酒色之上,刘皇帝已经很节制了,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。但是光靠养,显然是不足的,至少对于身材体型的保持是不够的。

  事实上,三十岁以后,刘皇帝身材就已经开始走样了,这是长时间的枯坐导致的,只是当初不那么夸张罢了。

  然而,再经十年,但刘皇帝跨入四十岁后,那身材就有些不忍直视了。虽然还没有到大腹便便的程度,但整个人是彻底蜕变为油腻中年了,在发福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,讲好听点叫富态,但实际上就是虚胖。

  腰如水桶,盘着一圈肥肉,那鼓起肚腩是靠吸气都难以隐藏住的。面对这种严峻并且日益严重的形势,刘皇帝本来也是有所麻木的。

  两年前,将作监制作出了一面琉璃镜,刘皇帝得以清晰地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样貌,然后大惊失色,他是知道自己身材走样的,却没料到竟然走得不成“人”样了。

  悚然而惊的结果就是,刘皇帝不能忍受,要知道,当年他也是翩翩俊才,也曾玉树临风过。于是,减肥计划再度提上的日程,也是刘皇帝最认真的一次。

  生命在于运动,锻炼方能长寿,这两年间,刘皇帝也采取了不少办法,进行多种运动方式。骑马、射箭、蹴鞠、摔跤,但是,效果有,不明显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980页  当前第723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723/980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