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716节
小说作者:芈黍离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4.84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7 08:35:40

  毕竟,甘愿投身皇城司这等机构的人,就不要对这等人有过高道德、节操方面的期待。而刘皇帝驱策他们,更主要的,还是靠权威,但对于皇城司大多数人来说,追求的也无外乎是名利富贵。

  皇城司的运转,显然是离不开钱的,这需要大量的钱。十万贯,真要细算下去,对皇城司来说,能够发挥的作用可就有限。

  如果,仅限于此,皇城司根本发展不到如今的程度。且不提其他,就皇城司下属那些外围人员加起来,不说五千,也有三千,这么多人,张德钧要养他们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但问题就在于,每年张德钧从内廷支取的,就那么十万贯,这其中,岂能没有问题。

  此时,听刘皇帝问起,张德钧心中警钟震响,迎着那审视的目光,只迟疑了下,还是不敢有过多隐瞒,说道:“官家,除内廷拨款之外,司衙下属,还在西京经营着一些产业,所得收入,用以维持运转……”

  对此,刘皇帝并不奇怪,在大汉朝廷,哪怕是一些清水衙门,都有一些职田、职产,武德司下属控制的产业,甚至遍布全国各大城市,皇城司的基本盘在京中,置有一些产业,自然不足为奇。

  只是,此前刘皇帝从未过问这等事务罢了。然而现在,却不免多生了几分心思,眼神玩味地看着张德钧:“看来你也是经营有道啊,否则何以供养皇城司,竟然不需请加钱款……”

  “小的不善商贾之道,经营所得,也只勉强供应罢了!官家信任小的,小的又岂能以些许钱款,污官家之耳……”张德钧道。

  张德钧或许真的不善经营钱财,但是,他手下不缺人啊。

  “呵呵!你倒是替朕考虑,为朕分忧啊!”刘皇帝淡淡地应道,想了想,道:“是否勉强,朕无意探听。不过,此番事了,你把皇城司下属经营的产业,到少府做好备案记录,今后账目也要交由少府审查!”

  刘皇帝这显然是要收紧皇城司的钱袋子了,张德钧听闻此言,心中大震,脸上也不由露出一抹惊愕之色,支吾道:“这……”

  “怎么!你有意见?”刘皇帝目光一瞬。

  张德钧吓了一跳,又是低腰,又是摇头,语气则分外肯定:“小的并无异议,谨遵官家谕令!”

  “你也不用觉得委屈,一应收入,仍旧用在皇城司,只是账目需要监管!”刘皇帝又淡淡道。

  “小的明白!”张德钧应道。

  事实上,于张德钧而言,在意的不是将产业账目上报少府,这于他本人利益并没有实际的损失。皇城司要来钱,有的是办法,这种特务机构,若没有什么灰色收入,都不配称之为特务机构,少府又能真正做到什么监管呢。

  问题在于,刘皇帝这道谕令背后透露的意思,究竟因为宫内纷扰而兴之所来,骤起心思,还是对皇城司,或者说对他张司使有什么看法了?

  为刘皇帝当差效命,是不敢不多思多想的,更不能失了警惕。刘皇帝也没管张德钧那显得深沉的表情,摆摆手,道:“先去把差事办好了!”

  “是!”张德钧应道,脸上的凝重也消散一空。

  告退之前,漫不经心地横了一旁的喦脱一眼,那眼神中透着一股玩味。喦脱对此,眉头下意识地拧起,一张平静的脸也不由多了些阴郁。

  当刘皇帝叫来张德钧,把清查内廷的差事交待下去后,喦脱的心情就已经沉下去了,二者之间的恩怨,让他不得不当心。

  以喦脱对张德钧的了解,说不准这厮就在什么地方就给自己挖个坑,设个套什么的,而从他那异样的眼神来看,自己的警惕显然是正确的。

  两个大太监眼神的交流,目光的碰撞,还是让刘皇帝察觉到了,也是眉毛一挑,叫住张德钧:“等等!”

  “官家还有何吩咐?”张德钧回身问道。

  刘皇帝指着喦脱,道:“你也跟着去,协助皇城司侦办!”

  “是!小的一定全力协助!”喦脱略感意外,但立刻积极应道。

  而张德钧见此,心下也不由暗沉,但没有表现出来,也不敢反对,只能答应着。两个大太监一起出殿,心情都不怎么好,张德钧是心惊刘皇帝板子敲打得没有征召,让人惶恐,喦脱则是苦恼这些腌臜事难免牵扯到自己身上,尤其在张德钧这只老狗负责的情况下。

第444章 求而不得

  “吕卿!”刘皇帝目光落在御阶下被晾了一会儿的吕蒙正,唤道。

  “臣在!请陛下吩咐!”吕蒙正已然恢复了沉静,闻声,收敛心神,拱手应道。

  吕蒙正在朝中也听到过一些逸闻,当刘皇帝以“某卿”、“某公”称呼臣下时,要么是这名臣僚有足够的地位与资历,要么是皇帝宠信亲近。

  以官职或姓名相呼,显然份量上要轻上不少。当然,所有人都知道,真正代表在刘皇帝心中地位的,就得看是否以表字称呼。这尤其少,在当朝已然是屈指可数,与刘皇帝有旧的受他亲近的人,可是越来越少了。

  吕蒙正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刘皇帝另眼相待的。吕蒙正虽然有官宦出身的背景,但从来没有享受过家门的福荫,打小自冷眼与苦寒中成长起来,使得其心理异常成熟,稳重之风常在,在刘皇帝面前也始终谨慎,保持着冷静的头脑。

  “此番差事,你们办得不错!”刘皇帝褒奖道,若是语气中带上些感情会更好。

  吕蒙正当即应道:“陛下,时日匆忙,尚有诸多账目,未曾理顺盘清,不足之处,还望陛下见谅,臣不敢受奖!”

  “结果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,但朕想知道的,想看到的,都得到了满足!”刘皇帝道:“不清楚的地方,你们继续查,朕给足你们时间!”

  顿了下,刘皇帝又道:“张德钧、喦脱他们,是查人的,你们,是查帐的,双管齐下,齐头并进,相互配合,账目事务,才能清楚!”

  “是!”吕蒙正会意。

  “另外!”刘皇帝稍作思考,继续道:“此事终结后,就不必回户部了!”

  “恕臣愚钝,未解陛下之意?”吕蒙正愣了下,躬身道。

  刘皇帝淡淡地道:“你,包括此番抽调的户部属吏,全都不用再归本职,尽入少府效力!”

  此番这批人,可都是专业人才,并且是调来盘点刘皇帝家底的,怎能在这个关口,轻易放回去,甚至这些人都是各自负责一部分账目。

  吕蒙正后知后觉,也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,只是,面庞间难免露出了一抹迟疑,恭敬地道:“陛下,按照朝制,臣当部司观政两至三年,今一载未足……”

  “托词,少府就不能观政了吗?少府的职责同样重大,同样是办差理事、锻炼吏政之能的地方!”刘皇帝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,看着吕蒙正:“此事就定了,至于你嘛,届时任互市监!”

  “谢陛下!”吕蒙正哪敢还有异议。

  甚至,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。少府下属诸监,如今就属互市监最为重要,油水最足,毕竟掌握着交易大权,皇室的许多产业都是由互市监经营管理的,互市监还是六品的官职。

  在少府体系内,位不卑,权力大,油水还足,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如今却落到吕蒙正头上。

  少府自成体系,但吕蒙正在户部混了快一年,对于朝廷内外各项制度与机构设置,倒是了解地挺清楚,也知道互市监的特殊。

  见吕蒙正凝眉沉思的表情,刘皇帝却稍显不耐烦,带着点调侃的语气道:“你这是什么表情?别人升官,都是兴高采烈,恨不能大摆筵席,广告周边,你怎么满脸凝沉,愁容不展,很为难吗?”

  面对刘皇帝调侃,吕蒙正迅速提起精神,拱手道:“臣才识短浅,资历薄弱,未经考验,便当重责,只恐才不配位,辜负了陛下信任!”

  “这朝廷果然是个大染缸,观政还不足一年,那些老臣们的作风,倒是学足了!”刘皇帝摇头道。

  “你倒是让朕想起了一个人!”刘皇帝明显来了些谈兴,悠悠然道。

  吕蒙正此前从来没有如此同刘皇帝单独交流过,自然把握不住谈话节奏,不熟悉,为免出错,话很少。此时闻言,也不露好奇之色,只是静静地听着。

  他这闷葫芦的模样,刘皇帝倒被搞得有些郁闷,自顾自地说着:“河南转运使吕端,他当年入仕之时,比你还小几岁,然而同样,事事谨慎小心,处处不与人争,沉默寡言,安分守己,好像这朝廷是什么龙潭虎穴一般!”

  听到这儿,吕蒙正脸上终于有了点变化,迎着刘皇帝好奇审视的目光,斟酌几许,方才从容道来:“臣本布衣,寒窑苦读十余载,幸遇圣恩,得列三甲,心中感怀不已。然自知才德浅薄,不敢张扬,唯有勤勤恳恳,观政学政,冀望他日,有所成就,以报朝廷……”

  “好了好了!”听吕蒙正来这么一段话,刘皇帝赶紧让他打住,不由多瞥了他两眼,心中暗思,这大概又会是个“标准”的士大夫。

  “很多人一举得中,便恣意张扬,得意忘形,看起来你确实不一样,能有这份如履薄冰的心态,也算难得!”

  盯着吕蒙正,刘皇帝目光炯炯,缓缓道来:“朕告诉你,朝廷选官举才,资历固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,但并非唯一。持重守静,谦卑低调,固然是良好的品质,朕也欣赏稳重处事的人,但若稳重过头了,可就未必是好事了。

  你才初入仕途,拿出点年轻的人锐气与锋芒来,在朝廷里面,固然要少犯错误,但要学会做人做事,仅靠一份谦慎,成就也会有限!

  若满朝之中,都如你这般始终,岂不是暮气沉沉的?大汉正如日高升,朕虽年迈,却仍旧锐意进取,王溥虽老,却还敢同朕据理力争,是连朕都不怕得罪的,这也是你们该学习的……”

  听刘皇帝这么一番教诲,吕蒙正似乎有所触动,再拜道:“臣,谨记陛下教诲!”

  “朕今日话有些多了!”看他这样子,短时间估计是改不了的了,刘皇帝也就摆摆手:“你退下吧!好好办差,用心为朝廷做事,他日终究还是有所得的!”

  “是!臣告退!”

  待吕蒙正告退后,刘皇帝不由地摇了摇头,这些个大臣,不论老少,在他面前表现得就像一只只鹌鹑一样,低头垂翼,恭顺地不得了。

  有一说一,过去刘皇帝确实不止一次为此自得,享受他们的敬畏,满意他们的臣服。但是,时间久了,也是会腻的,如今的刘皇帝神格已铸,也不需要臣僚们的战战兢兢来体现他的权威。

  然而,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臣们偏偏就越发敬畏刘皇帝,在他面前表现得也是畏手畏脚的。见得多了,刘皇帝非但无法从中体会到多少得意,反而认为他们是装模作样,哄着他玩。

第445章 捐资捐款,天灾不断

  午后的阳光将宫殿照得透亮,紫薇城内的殿楼少有如此通透的,这是乾宁殿,与垂拱殿那种综合性宫殿不同,这是真正用来给刘皇帝休息静养的地方,过去,刘皇帝也很少踏足。

  不过,这几日不同,刘皇帝不仅来了,还一待就是数日,摆出一副静修的模样,不见任何人,也不问世事,仿佛要摆脱世间的纷扰与烦恼一般。

  开宝十年的秋天已经到了,炎热正在逐渐消退,在这个象征着丰收的季节中,大汉帝国仍旧未能得到安宁。

  二十年一遇的中原大水,洪河泛滥,于帝国而言,实在是一次重创,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已开始发酵。

  重建善后的工作并不好做,尤其是钱粮的准备,救灾善后的粮食并不缺,朝廷各地粮仓中有的是,只需要抽调人力按照计划派往各州即可。

  但是,救灾可不只是有粮食就足够了,还有大量的配套物资需要筹集,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,就是钱了。

  自打在刘皇帝这里借款遭拒,王、沈二相之后立刻就摆正了心态,开始“办实事”了,财政司真想周转出一批钱款,还是没有问题的,费了些脑筋,沈义伦便迅速筹措了一百多万贯钱。

  但这个数字,与沿河数十州县以及数百万民众的体量相比,又有些杯水车薪了。再多的钱款,不是弄不出来,但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计相需要反复权衡了,王溥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,大汉摊子太大,也不可能真为了救灾,就肆意地挪用其他款项,一个问题带出一串问题,这其中轻重缓急,还是值得思量的。

  汇集的天下精英的朝廷,自然不会缺聪明人,财政司尤其多精打细算之人,很快就有人提出办法,并解决了王、沈二相的烦恼。

  户部尚书刘熙古建议,内帑借不到钱,那就改变目标,还是同样的思路,只不过将借款对象转换了西京的那些贵族、地主、商贾。

  尤其是商贾,他们手里必定是有钱的,朝廷割韭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最近一次还是在去年。何况,借款也只是权宜之计,应急之策,待新一季的税收上来后,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
  这个提议,很快得到了沈义伦的赞同,但王溥不认可,他似乎有些道德洁癖,在他看来,朝廷怎么都不至于向一干商贾请援,同时,如此一来岂不把朝廷财政问题暴露出去了,颜面何存?

  王溥不同意,沈义伦与刘熙古自然不敢推行,顾虑是值得理解的,但是问题总要解决的,事情也就僵住了。

  但是,作为朝廷的宰相,王溥显然是聪明的,脑筋也并不如其平日里刻板的表现那般僵硬。就在沈义伦打算从其他地方,再“节省”出一笔款项时,王相公智慧的大脑被打开了。

  既然是针对商贾,何必借,直搞募捐,号召京城的贵族、官僚、商贾踊跃捐款,为国家朝廷,为灾区百姓,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……

  如此正大光明,还不用考虑还款、利息什么的,并且,这可是有例可循的,当年滦国公慕容彦超修开封、缮洛阳,可都搞了一场“募捐”活动,两京的商贾便是其中的主要针对对象。

  这个思路一打开,一切便豁然开朗了,很快一场在京城贵富群体之间展开的募捐活动开始了,由宰相王溥亲自主持。

  王溥出面,各族各家又岂能不给面子,再者,刘皇帝这张大汉最大的虎皮也被拉起来做大旗,哪怕明知道是要出血,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的。

  毕竟,捐款的人未必会被记住,没捐的就一定突出,而一场体现忠诚大义的捐资活动,也似乎演变成了一场政治捐献。

  京中各部司都号召下属官员职吏捐钱,这样的背景下,岂敢不踊跃,就是王溥自己,都捐了一千贯,这对王溥而言可不是一笔小钱了。

  一直静观其变的首相赵普适时地也站上台前,一共做了两件事,其一是也勒紧裤腰带捐了一千贯,其二则是将朝中捐款人员限定在五品以上。

  京官固有千般好,也得看职位,看品级,看背景,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官员而言,日子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好。

  赵普这第二道举措,可是深刻体恤下情,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,一举收割了不少官心。

  募捐活动搞得是有声有色,动静很大,刘皇帝自然有所耳闻,甚至也以个人名义捐了五万贯,至于王溥他们打擦边球借他龙威行事的做法,也没有计较,毕竟他自己说的,让他们想方设法。

  唯一让刘皇帝略觉不爽的是,所有捐款的人,不论贵族、还是富商,所捐之资都没有超过五万贯的。

  不是为这个数字不满意,而是他们拿出的理由是,不敢“逾越”,在捐款数目上绝对不敢超过刘皇帝。

  不过,终究是小插曲,成绩也是喜人的,短短五日时间,便在西京募集救灾款项两百余万贯。事实证明,贵族、地主、富商这些群体,确实有钱,不论什么时候。

  同时,户部还遣官员东赴开封,协助留守吕胤在东京也进行这么一场捐献活动。两京的善款加起来,不说彻底解决救灾问题,至少朝廷财政在善后事宜上的窘境会得到缓解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980页  当前第716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716/980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