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45节
小说作者:芈黍离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4.84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7 08:35:40

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

  对辽国而言,奚人归顺大汉的后果是严重的,最直接的,是有折了一位柱国大臣,损失了上万的契丹部卒,并且让开了汉军北上的道路,给汉军北袭空虚的上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。

  从长远来看,使得辽国对汉防御,出现了一个难以弥补的漏洞,比之辽东失守、东北大乱还要严重的漏洞,通过奚族属地,汉军可以长驱以征上京,这比起从任何其他大汉其他城关出发,都要近,也方便得多。辽上京临潢府,也再不是安全的后方。

  并且,失去了奚族,也就失去了一个长期的军队、战马、钱粮来源,而奚人所属那丰美的草场以及数十万人口若是被大汉消化掉,反而会成为大汉今后持续对契丹打击的强大助力。

  后果之严重,影响之深远,已是可想而知,但对于辽国皇帝耶律贤而言,未能收到消息的他,还暂时没有心情体会这切肤之痛,即便知晓了,也没有精力去应付那严峻到看不到未来的局势。

  此时的辽帝耶律贤,自身的处境已然够险恶,他正亲身遭遇着辽军过去曾经历过的危险与艰难,正体会着草木皆兵、风声鹤唳的仓皇。

  耶律贤下定撤军的决心后,行动能力还是不弱的,撤的计划安排,也没有明显疏漏的地方,既顾及到后路,提前派军,控制道口,保持安全畅通。

  同时也防备着汉军的追击,分批有序撤离,并留精锐之卒与强悍之将殿后,以备不测。然而,很多事情,不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就能取得好结果的。

  当有汉军这个外力因素存在时,事情的发展就显然不是辽军单方面能够决定的,而汉军这股外力,充满敌意与破坏欲,且源源不断,不求成事,但求败事。

  面对辽军的北撤,云中的汉军在九原侯李万超的主持下按捺到了最后,待辽军全部开拔之后,方才同意田重进率兵出发。

  随同田重进追击的汉军,只有九千步骑,骑兵五千,部卒四千,与辽军前后近十万之众相比,兵力实在过于薄弱了。但是,这是田重进主动要求的,要必须得给云中留下足以应急的兵力,以防追击不测,出现意外。

  然而,兵马虽寡,但从征的都是云中精锐,兵源都来自北疆边军,大部分人都有戍边、作战的经验。而田重进,作风硬朗,也有豁出一切的勇气,抱着成功成仁的决心。

  顺着辽军北撤路线,锺迹进兵,沿途击破辽军三道殿后骑军的袭扰迟滞,生猛地在长城以南追上了辽军后军。然后不顾四十余里突破进军疲惫,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,率领麾下,稍作调整,便继续发动对辽军的进攻。

  辽军对于汉军的追击自然是有所防备的,留下精骑,在塞南埋伏打击,结果竟被田重进带着部下,冲破了。步骑协同作战的汉军,攻防一体,再度展现出其威力,即便没有巨弩重炮,仅靠弓弩之犀利,汉军也在这种转战急进的作战过程中,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。

  负责殿后防御的辽军主将,乃是皇叔耶律道隐,不论汉胡,到了关键时刻,还是更信任自家人,这几乎是种本能,耶律贤还专门从调了五千皮室军给耶律道隐,听从他指挥作战。

  耶律道隐也并不只依靠皇叔的身份得到重用,得益于耶律倍一脉良好的传统与家教,再兼本身的禀赋,耶律道隐堪称文武全才,性格沉静,遇急不慌,临危不惧,用兵更是号令严明。

  仅以殿后作战的任务来说,耶律道隐也没有辜负耶律贤的重托,应对指挥也十分得力。面对田重进军的凶猛追击,敏锐地察觉到,衔尾直追,气势汹汹,而辽军虽然主动撤离,但终究是后退,军心难以一,果断放弃了在平原上与汉军纠缠。

  而是改变战法,不求迅速击破追击的田重进军,转为牵扯消耗,边打边撤,汉军步骑结果,但终究不如辽军的全骑兵灵活。

  不过,不论辽军什么战法,田重进所率汉军,都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打法,给破绽就抓,给空间就占,不管不顾,一往无前,朝着辽军发起进攻,挡道着,皆将之毁灭。

  从长城南口到焦山镇约二十里的路程,耶律道隐给田重进设置了两道防线,一波伏兵,结果没有任何意外。汉军就像没有脑子的野蛮人一般,两眼之中只有辽军,也只认准一个方向,向北,追杀,继续向北!

  不留后路,不怕埋伏,不惧包围。这种表现,哪怕沈静如耶律道隐,也被震慑到了。等打到焦山镇的时候,出击的汉军,已经伤亡两千余众,若是正面对决,出现这种伤亡,哪怕是汉军,都要考虑后撤……

  焦山镇,也是辽军的底线所在,更北面,辽军的中军大部都还没撤干净。耶律道隐指挥军队退至此处时,也一改此前的软弱战法,严令诸军,坚决抵御。

  真正激烈而残酷的战斗,也围绕着焦山镇展开,辽军坚决不退,汉军则咬上了就不放,都没有罢休的理由。在这里,汉军不可避免地吃了些亏,前后追击逾八十里,连战数场,中途甚至没有怎么休息,连吃饭都在交战之际,轮番进行,很多官兵,更是屎尿都没有空闲排,只能掉在裤裆里。战情之焦灼,可想而知。

  辽军呢,兵力要充足得多,虽然田重进军不依不饶,连破他们数阵,但都被耶律道隐安抚住了,且有皮室军压阵,但他们的压力更多还是来源于北撤行动。

  因此,即便需要在长城山岭间下马与汉军作战,仍旧凭借着优势兵力,反制汉军。甚至,耶律道隐还指挥军队,发起过几波反冲击,虽然难以突破汉军的军阵,但也给他们的进攻造成了影响。

  而田重进军为了咬住辽军,既然不敢罢战,也不愿停歇。所幸,田重进军并不是只有自己在战斗,先有云中汉军,北来支援,后有来自河东的援军。

  两日后,在康延泽的统帅下,河东援兵主力在休整之后,也如约赶到。当汉军齐聚,耶律道隐的殿后军队,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。

  焦山镇没法守,他选择了放火焚烧,舍弃一部分军队,向北继续后撤,在焦山镇的防御,也给他们争取了继续后撤的空间。

  南面的战斗,虽然激烈,伤亡众多,但对汉辽双发而言,都不致命。相比之下,发生在北面的战斗,要残酷得多,只不过攻守双方互易,辽军主攻,汉军主守。

  汉军部队约一万一千步骑,由勇将康保裔率领,汇合了胜州保宁军一部,经白道坂、奄遏下水,赶到白水泺以南。

  这一路东来并不容易,八百余里的路程,需要翻山越岭,还要渡河,赶到白水泺以南时,康保裔军已然十分疲惫了。

  他们原本的计划,是要于阴山山麓当道立寨,截断辽军北面归途,同时休整。不过,战场上的变化并不如汉军之意,并没有多少休整的时间,寨墙未半,已有辽军受命北来。

  这算得上是一场遭遇战,但这场战斗来得比南面的追击战展开得要迅猛地多,汉军多为疲惫,辽军也不轻松,汉军受命阻截,辽军则为争取生存,打破北撤的阻碍。

  而在得知果有汉军袭后阻截,都不用韩德让等人建议了,耶律贤径领亲兵北上,加入对康保裔军的进攻,并临阵督战。前有阻截,后有追兵,这种情况下,根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。

  如果说在撤退的过程中,辽军有什么选择做得不到位的话,就是随军携带了太多缴获,笨重的物资,迟滞了辽军的行动,消耗了他们的人力,而放弃的选择,则显得晚了。

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

  冬季的北风,粗粝而不带任何温情,张扬恣意地肆掠着漠南草原,席卷原野荒草,风寒不算刺骨,却仿佛能透过肌肤血液,凉到人的心坎里去。

  当然,对于辽帝耶律贤来说,更觉心寒的,还是不久前经历的惨痛失败。头顶阴云四合,整个天地都仿佛染上了淡淡的墨色,驻马纳尔松河畔,耶律贤心里也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中。

  四周遍布青松,茂密参天,纳尔松河依旧晶莹清澈,不疾不徐地向东南注入白水泺。北逃至此,所有人都暂时放松了紧绷着的神经,大量的辽军士卒下马就河取水。

  一片忙碌而杂乱的景象,嘈杂的人声,呼啸的风声,此起彼伏的马嘶畜鸣交织在一起,更添几分凄凉。一些将吏积极奔走,尽着职责,想要约束将士,挥舞马鞭,吼破了喉咙,方才取得了点效果。

  一场撤退,最终还是酿成败退,康保裔军的阻截,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,虽然在辽帝督战,辽军玩命突击之下,只阻挡了不到三日的时间,但这却争取到了刘廷翰、李汉琼大军的到来。

  在白水泺以南的山麓以及原野间,汉辽双方爆发了一场开宝北伐以来仅次于辽河大战的战争,交战区域南抵长城,北至白水泺,汉辽双方约二十万兵马,在南北七十余里的战线上,展开殊死搏斗。都是疲兵,一度陷入混战、乱战。

  但这场战役的后果要更加严重,更加致命。兵力上,辽军并没有处在绝对的劣势,但在汉军地里追杀阻截中,不少辽军部卒临阵失措,奔走崩溃,这辽国最后一股战略性的军队,受到重创,将士伤亡惨重。

  甚至于,连皇帝耶律贤都几度陷入危机,在一干宿卫将士的拼死抢救下,方才摆脱生死危机。而代价则是,作为拱卫皇权、辽国核心统治力量的宿卫、皮室精锐部队遭受伤筋动骨的损伤。

  从有序的指挥撤离,到无序的混乱败退,只用了一日的时间。虽然由于兵力的不足以及将士的疲惫,汉军这场从一开始冒着混乱、担着风险的围剿战,并没有取得完胜,但终究是胜利了。

  在败退过程中,辽军仍旧大量的兵马,失陷于阴山麓岭间,其间就包括皇叔耶律道隐率领的殿后兵马。至于那些辎重牲畜,缴获所得,最终大部分还是成为了汉军的战利品。

  诸部四散,亡失无数,而事到临头,耶律贤也只能选择保存己身,在殿帐亲军们的护卫下,匆匆北逃,一溃百里。

  耶律贤几乎滚下马的,落地便是一个趔趄,差点摔倒,侍卫将军匆忙跃马而下,想要搀扶,也被耶律贤一把推开。

  耶律贤表情木然,脚步蹒跚地走向河畔,正在取水的一干辽卒见到皇帝,都下意识地避让,给他让开空间。

  耶律贤呢,则不闻不问,蹲踞水畔,捧着河水就往脸上撩,冰水浇面,狠狠地搓几把,使得其脸色更红了,那森寒如刀的感觉似乎也微不足道。

  低头注释着水面那并不清晰的倒影,耶律贤的魂儿似乎才回来,不知是泪水还是河水,自眼角滑落。

  此时的耶律贤十分狼狈,满身泥秽,蓬头垢面,脑海中不停闪现着刀光剑影,耳畔仿佛仍旧萦绕着汉军的追杀声。

  当初下定决心,慨然南下,意气风发,大破汉军,肆虐山阳,到最后,还是落得个损兵折将,仓皇北逃的下场,南来所获胜果,被汉军反击揭破那层甜蜜的外皮后,暴露的是苦果的真相。

  也不管干不干净,耶律贤又捧着水,饮了两口,感受着那股股寒凉沁入心底。起身,血液上涌,一阵发昏,停顿几许,方才恢复过来,看着面前笼罩在寒霭下的纳尔松河,耶律贤喃喃道:“也不知此生,还有没有机会再品尝此水的滋味……”

  “陛下,您还当保重身体,重振信心啊!大辽还需您重整旗鼓,一场失败并不可怕,只要您保持坚忍,终有卷土重来之日!”见耶律贤恢复生气,韩德让慢步靠上前来,递给他一张毛巾,轻声劝慰道。

  闻之,耶律贤扭头看着同样满身狼狈的韩德让,苦涩道:“韩卿见识深远,依你看来,大辽还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?”

  显然,亲自感受了一番败仗的滋味,耶律贤自信心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。而感受到耶律贤语气中的凄凉与苦涩,韩德让沉默了一会儿,终是说道:“虽则连遭挫败,但大辽根基犹在,纵然无力再与南朝正面对抗,但只要潜心发展,养聚国民,可待将来。眼下汉军虽然强盛,但其能保持多久?

  没有不败的帝国王朝,其终有衰之日,所谓盛极而衰,如今南朝,庞大而无可匹敌,但越是庞大,越是臃肿,也越容易出现问题。

  陛下当效仿太祖当年之旧事,哪怕从头收拾,复兴大辽……”

  听韩德让这番言语,耶律贤有所触动,但反应并不强烈,看着侃侃而谈的韩德让,手指南方:“韩卿,对国势如旭日之升的南朝来讲,谈其衰亡,是否太早了点?”

  这个问题,让韩德让不禁讷言,他本为开导耶律贤,没曾想他如此当真。想了想,应道:“数百年前,谁又能想到,强盛如大隋,也二世而亡,如今的汉朝,扩张太速,一如当初的隋朝,只一个昏暴的后继之君!未来的事情,谁又能定言?”

  “带领汉朝大军,攻略辽东,正是他们的太子,得悉其表现,你觉得他们的太子是个昏暴之主吗?”耶律贤反问。

  韩德让:“太子毕竟是太子,能否成功承继,尚且存疑。自古以来,强势如汉帝的君主,哪里容得一个有为的太子?况且,臣闻汉帝子嗣甚多,且多具才干,帝位却只有一个,这或许将成为南朝一大问题,夺嫡之争,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,陛下当知!我大辽尚且如此,何况大汉?”

  韩德让大概也是说顺嘴了,不惜暗示辽国过去再帝位承继问题上的争斗与内乱。而这一点,熙然也勾起了耶律贤的回忆。

  “罢了!韩卿,你也不必劝了,此番失败,虽然惨重,朕也痛彻心扉,但还不至于彻底沉沦下去!”耶律贤也感受得到韩德让的宽慰,叹了口气:“汉朝的未来如何,轮不到我们去关心,猜想也是徒然。大辽眼下面临的处境,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!经此挫败,朕甚至无颜再回上京了!也不知上京是什么情况,漠北又是如何,可还能得安稳?”

  对此,韩德让也不禁默然,他当然清楚,在长期激烈的战争中,辽国的情况本就不容乐观,早处在崩溃边缘,而此番倾上京之师南下,又遭重挫,回去之后,稍有不慎,大辽就是个分崩离析的下场了。

  过去,辽廷强大,足以威慑四方,弹压草原部族。但如今呢,因为战争兵役,那些回鹘、鞑靼后裔部族本就满怀怨言,甚至于契丹内外本部族,都有离心的倾向。

  这种情况下,韩德让都不敢深想,回到漠北后,耶律贤将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……

  “陛下,南朝之强,起于汉帝,您春秋鼎盛,汉帝则已然老迈,您有充足的时间,以待将来……”但不管如何,生活还得继续,韩德让也必需给耶律贤打气。

  “好了,顾顾眼前吧!”虽然有些不耐烦,但耶律贤终究在韩德让的“唠叨”下,提了些心气。

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

  “汉军没再继续追击了吧!”回望东南,咳嗽了几声,耶律贤问道。

  韩德让点头,答道:“双方皆是久战疲兵,汉军更受长途进兵之累,想追也力有不怠,脱离白水泺之后,其追击之势便已放缓。殿后候骑来报,三十里之内,已无汉骑!”

  耶律贤下意识地松了口气的,稍作思吟,脸色一阵阴晴不定,语带不甘,道:“若是没有选择后撤,转而与其相抗,拼死相搏,会是这种结果吗?”

  见耶律贤仍旧沉浸在败绩中,韩德让也有些无奈,也是,哪里容易调整过来,创伤需要药石疗养,苦痛更需时间缓解,这还没完全脱离汉军的追击了,心情志气也不容易收拾,耶律贤的心志也没多坚定,还不够强大。

  对此,韩德让只得低声提醒:“陛下,事已至此,不便沉溺失败,收拾上路,返回上京才是首要之务!”

  四下张望了下,周遭的辽军将士,无不疲倦,精神衰弱,耶律贤道:“逃了一路,歇歇吧,就地宿营,也该让将士们休整一番了!”

  “陛下,如今仍旧为彻底脱离险境,臣观将士,都有懈怠,这可不妙,这等情况,更加容不得疏忽!”韩德让劝道。

  “你的意思,是继续赶路?”耶律贤声音大了起来,指挥着周遭的宿卫将士:“看看这些将士,一连日夜,持续奔逃,马都不支了,何况人?朕,也逃够了!”

  见耶律贤这张眉怒目的样子,韩德让迟疑了下,还是严肃地禀道:“至少,先渡过此河,到对岸宿营!”

  韩德让这幅含羞忍辱、忠诚进言的可怜表情,还是让耶律贤有所触动,心头的无名之火消散了些,还是点头:“那就先渡河!”

  纳尔松河并不是太宽,水流也不急,只是稍显黯淡的天色下,水面凝沉,看不出深浅。耶律贤当即唤道:“女里!”

  “臣在!”很快,在耶律贤继位过程中立了大功的近臣女里跑上前听令:“陛下吩咐!”

  “试试水深,再通知耶律撒给,全军渡河休整!”

  “是!”

  水的深度,很快就测出来了,河中最深处也不过马头,搭建浮桥什么的,没那精力,也没那必要。

  伴着一阵骏马的嘶鸣声,耶律贤上鞍,不顾劝阻,用力抽打马臀,纵马入河,直接泅渡。紧随其后,宿卫的将士,赶忙跟上,保护皇帝,以免出现意外。有耶律贤这个榜样在前,其他辽军败卒,也在将校军官的率领下,纷纷下河,一时间,噗通的水声响声遍布纳尔松河。

  免不了倒霉蛋溺于河中,但大部分的辽军还是成功涉渡,过河之后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搭建营地,生火取暖,在这件事情上,所有人都很积极,虽然习惯于草原上的气候环境,但同样是怕冷,在这个天气下,还谁在冰水里滚一圈,都是折磨。

  所幸,周边遍布松林灌木,倒也不缺生火的木柴,一直折腾到傍晚,辽军那简陋的营地方才逐渐平静下来,但并没有平静太久,呜咽抽泣的声音开始弥漫,安危暂时无忧,失败的情绪开始蔓延了,辽军也是人,也被打哭了。

  察觉到军中那绝望不安的情绪,耶律贤也不得不强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,强行从悲观之中走出来,巡视营地,安抚将士部卒。这个做法,多少有些效果。

  一直到夜幕,耶律贤方才拖着疲乏至极的身体回到营地中央,就着篝火,休息取暖。侍卫不时添加着松枝,篝火中不是爆发着噼啪的声响,明亮的火光映照在耶律贤脸上,这张脸,依旧沉凝,乃至显得自闭。

  耶律贤看起来很虚弱,身上多披了一张羊皮,全然没有皇帝的姿仪了,他的身体本来就不算太好,经历了南下高强度的进兵、作战、撤离,又在纳尔松河里趟了一遍,寒气入体,怎能好受。

  事实上,如果拼年龄,刘皇帝的确比不过耶律贤,两者差着近二十岁。但论身体,刘皇帝虽然有亏,耶律贤也好不到哪里去,经过此番的打击,能不能活得过刘皇帝都是问题。因此,韩德让的有些话,是只能当作安慰话来听了,听听即可,不要当真……

  “陛下,吃点东西吧!”女里拿着一块烤好的肉,递给耶律贤,脸上仍旧带着恭敬的笑容,小心地伺候着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980页  当前第645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645/980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