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小说网
最新小说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小说,尽在久久小说网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05节
小说作者:芈黍离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4.84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4-03-17 08:35:40

  “你退下吧,让朕再琢磨琢磨!”整个人放松下来,刘皇帝吩咐道。

  “臣告退!”

  銮驾内安静了下来,和煦的春光仍旧不知疲倦地闯入,映在他脸上,更显阴晴不定,显然,辽国传来的情况,让他有些失望,甚至没能达到他的基本期望。

  耶律贤的上位,并没有过于超出刘皇帝的意料,但是,这个过程,让他十分失望,显然,指望辽国因为帝位的传承再出现一场激烈血腥内部震荡,给大汉赢得一个更加有利的北伐时机,是不可能的了。

  最终,还得靠硬实力!

  虽然刘皇帝从没有觉得北伐辽国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展并实现,但辽国的局势变化,还是让他感到不爽,甚至是警惕。

  耶律贤上位,虽然还没有具体的为政治国举措,但是仍旧让刘皇帝有了些联想。他想到了自己当年继位时的情况,虽然无法完全类比,但那耶律贤的表现就是让刘皇帝觉得和自己相像,并且因此生出一种厌恶的感觉……

  “到哪里了?”銮驾队伍仍旧持续东进,些许的颠簸,令刘皇帝生出些紧迫感,突然问道。

  “回官家,已过延禧驿!”喦脱禀道。

  “传旨,加快速度,日落之前,要抵达西京!”刘皇帝语气不容置疑。

  “是!”

  ……

  仲春的洛阳城,风和日丽,沉浸在一片美好安定的气氛之中,士民们劳碌着也满足着,上至王公大臣,下至贩夫走卒,都惬意地享受着这太平的世道。

  洛阳内外,大量的名胜古迹,活跃着郊游踏青的身影;西京市内,一大批新鲜的时令瓜果蔬菜,也陆续上市;更有来自四方的商贾,带来全国各地的土产以及商品,供京城的士民选购……

  人人都忙碌着自己的生意活计,似乎连皇帝将回京的消息都顾不上了,在这片美轮美奂的盛世浮华下,很多人都没意识到,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已然在酝酿了。

  皇城,政事堂。

  作为刘皇帝出巡期间,大汉最高的权力机构,全国的政令都由此决策发出,权威也日益隆重。皇帝虽然不在,但当值的官吏们,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没办法,宰相赵普也是个强势人物,也正忙着出政绩,人浮于事的情况,更是严厉禁绝的。

  端坐在宽大的公案后,赵普一如既往,仔细审阅、批复着诸部司衙上呈的奏章,每一笔一划,一字一句,都释放着权力的魅力,让人不禁沉醉。这批复的不只是奏章,更是天下……

  时至如今,年仅四十八岁的赵普,可以宣布他迎来了事业的巅峰,实现了自己的志向,秉执大权,宰辅天下。

  风光自然是风光的,去岁他生日,虽然已经刻意低调,不愿大操大办,但庆生当日,闻讯而来的贵族、官吏们仍旧济济一堂,几乎把他家门槛踏破。

  礼物更是堆满了前庭,搞得他有些心惊但颤的,还是刘皇帝派秦国公刘煦亲自上门贺寿,给他站台,这才稍微安心。

  赵普是个聪明人,因此,他心里深切地知道,自己的地位与权力来源于谁,哪怕喜悦,哪怕得意,但在为政处事上,始终把握着分寸,并且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。

  “赵相!”尚书右仆射宋琪捧着一堆奏表入内,唤了敛容沉思的赵普一声。

  抬首,看到是宋琪,赵普放下笔,脸上露出一道亲和的笑容,道:“宋相请坐!”

  赵普与宋琪,乃是同辈人,境遇上也多有相似,都起于地方,早年也都属于藩属,但是在同居政事堂,分宰相权的情况下,关系却是不冷不热的,甚至屡有异议。

  尤其是在边事问题上,宋琪起于北边,对北面辽国以及诸部族情况的了解要深入得多,赵普呢,有在西南的经历,也自认知边,但是在见解上,难免有冲突。

  而随着刘皇帝那边诏令的下达,两个宰相在北伐事务上的态度,又有分歧了……

  “兵部潘尚书奏请拨款,额外打造军械!”宋琪坐下,拿最紧要的一件事说。

  闻之,赵普一脸云淡风轻,应道:“北伐筹备,军械物资打造及转运,是最基础的事情,若名目清晰,没有疑问,照允即可!”

  宋琪见状,叹息了口气,道:“赵相真的觉得,如此急于北伐,合适吗?”

  事实上,从宋琪的表情,赵普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,因此,淡淡一笑:“辽旧主遇弑,新旧交替,人心动荡,朝野混乱,这乃是十载难遇之良机,岂能放过?”

  闻言,宋琪却忍不住摇了摇头,道:“契丹立国数十年,根基已深,没有那般容易陷入混乱,如今北方局势不明,贸然出击,仓促北伐,我并不认为能够轻易破之!若失之谨慎,只怕给大汉造成损失!”

  见宋琪又拿出老一套的说辞,赵普仍旧是一副淡定的模样,看着他说道:“我知宋相在边多年,深知边事,然而,对辽事务,陛下又岂是陌生?今辽国发生如此变故,如若迟疑,痛失良机,日后悔之必晚矣!”

  “敌情不明,事起仓促,胜算存疑!”宋琪道:“如今正值春耕,大量征召民力,必致抛荒,粮食减产。一月之内,做好北伐准备,更是急躁……”

  宋琪一边说,一边摇着头,显得十分忧虑的样子。见状,赵普坐得更直了,看着他,道:“宋相忧国忧民之心,在下感佩,然而,陛下诏令已至,我们也唯有切实执行。陛下快还京,我想待陛下还朝,是不会希望只听到这些推诿之辞的!”

第207章 还京

  赵普与宋琪二人之间的谈话,终究以不欢而散告终,宋琪留下几分需要交叉审阅的公文后,负气而走。

  二者的想法与作风,都有着迥异的区别,宋琪有自己的操守与坚持,在其位,谋其政,忧其国。

  而经过这番谈话,宋琪也更加确信一点,他们二人,虽然有相似的履历,终究不是一路人。赵普精明强干,但在宋琪看来,还是过于迎合皇帝的想法了。

  虽然有点被宋琪扫了面子,赵普心有不愉,但仍旧一派安然,处置公务,对宋琪移交的几分文书,看得尤为仔细。

  “相公!”中书舍人胡赞给赵普换上一盏新茶。

  赵普入主政事堂,自然少不了提拔自己的亲信,既方便办事,也便于掌控。政事堂有中书舍人四名,胡赞就是其中之一,跟随赵普多年,进士出身,调教得当,用起来甚是顺手,他上位,也就顺势提拔了上来。

  “何事?”对胡赞这殷勤谦卑的表现,赵普感到满意,放下手中事务,接过茶盏,品了一口,方才问道。

  胡赞当即小声地禀道:“宋相写了一份奏章,快马发向行营了!”

  闻之,赵普当即反应过来,摇了摇头,有些无奈地感慨道:“这宋琪,为何如此固执,定要忤逆上意?”

  胡赞双眼中闪动着精明的光芒,道:“这几日,宋相屡发推诿颓丧之言,不看好北伐,简直是公然对抗诏令,违背上意,蛊惑人心……”

  听得胡赞这带有指向性的言语,赵普眉头当即皱了起来,只瞥了他一眼便令其住口了。思虑了下,赵普说道:“我看呐,若是人心已定,何怕蛊惑?尔等臣僚,还当把心思都收起来,放在正事上,用心办差,以免误了大事!”

  “相公教训得是!”胡赞闻言,顿时脸色一紧,有所反应,赵相国似乎没有那个意思,更加谦卑了。

  “近几日,中枢这边,议论很多吗?”赵普问道。

  胡赞说道:“对北伐之事,确实各有见解,意见不一!”

  赵普脸色当即一绷,变得严厉起来,说道:“吩咐下去,现在正是紧要之时,中枢上下,都该集中精神办差,大议已定,不要因为一些偏见异议,怠慢了公务!陛下即将抵京,若是见得这些纷扰,如何交待!”

  “是!下官立刻知会下去!”胡赞当即应道。

  刘皇帝将归,又处在这大动干戈的局面,朝廷诸部司衙门,就像面临着家长即将归来一般,难免紧张,赵普则是其中最重视的。

  “相公,下官斗胆多嘴一问,对于北伐,您是什么想法?”迟疑了下,胡赞说道。

  “怎么,你们也有疑议?”赵普看着他。

  胡赞应道:“不瞒相公,宋相所虑,虽难以完全认同,但有些考虑,也确实得体。以往朝廷每有大事,陛下都会召集公卿大臣、各部司主官,集思广益,群策群议,再行决策。

  此番,北伐这等大事,却不加商讨,直接诏令筹备,实在显得一意孤行,有些仓促……”

  听其想法,赵普的表情没有多少变化,只是审视了胡赞一会儿,方才叹道:“你们能看到的,我又岂能不了解?只是,非常之时,行非常之事罢了!”

  赵普打断了胡赞想继续说的话,严肃地叮嘱道:“我只能告诉你们,不要有心理负担,忠实彻底地履行好陛下交待的事务,至于其他,不要多想,也不是你们该考虑的!”

  “是!”

  待胡赞退下后,赵普不禁摇了摇头,又叹了口气。事实上,赵普又岂能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,只是,与宋琪不同,他与刘皇帝的关系明显要亲近得多,也更了解刘皇帝。

  他能够感受得到,刘皇帝计较已定,是万难更改的,这种情况下,逆者圣意,只怕也起不了作用,讨不得好。

  赵普这种态度,固然有刘皇帝那越来越显得刚愎的性格带来的压力,也在于,赵普已然发现了,御极二十余载,刘皇帝扫平天下,把大汉帝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后,似乎已然没有更多的追求。

  除了屡屡提及的打造一个开宝盛世,就只有北伐辽国,消灭大汉最后一个强敌了。皇帝如果失去了目标,失去了动力,对于国家而言,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眼下,辽国生变,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可以说正中刘皇帝下怀。这样的情况下,赵普能够做的,自然是全力协助了,尽量辅助刘皇帝,实现北伐的目标。

  似宋琪那般,一味地诉说自己的顾虑,展现自己的忧国情怀,除了多费些口舌,并无太多作用。另一方面,在赵普看来,启动北伐,没有那么大的风险,宋琪等人是忧虑过度了,固然有些仓促,但是如果同前次北伐相比,大汉的国力愈强,内忧外患更少,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。

  也正是基于此点,赵普才会支持,再是会迎合,在这等军国大事方面,赵普也不会轻率,基本的担当,他还是有的。

  ……

  “恭迎官家回宫!”

  坤明殿,刘皇帝大跨步入内,见到带着几名留宫的嫔妃、美人及年幼皇子、皇女的符后,刘皇帝眉开眼笑的,当即上前亲自扶起大符,道:“总算是回来了!”

  “你们也都起来!”刘皇帝龙袍一摆,对其他人道。

  “谢官家!”

  回京途中,有一大家子,在宫中眼前,还有这莺莺燕燕一大家子。扫了几眼,刘皇帝把注意力放在了小符惠妃身上,从她手中把十五子刘晅接过,掂了掂,道:“份量倒是挺足,会叫人吗?”

  听刘皇帝这么形容自己儿子,小符有所不瞒了,蹙着秀眉道:“不满一岁,咿呀学语!”

  刘皇帝嘿嘿一笑,把幼子在手中转个几圈,逗得其咯咯直笑,方才还给小符,然后对众人道:“我已还宫,你们也都见到了,就不要挤在皇后这里了,都回去歇着吧!”

  打发掉了众人,才是帝后之间,亲密交流的时刻。倍道兼程,刘皇帝是真的有些累了,在大符的伺候下洗尘。

  “我不再的这半年多,劳你守在宫中,辛苦你了!宫中没有出什么问题吧!”接过大符亲手挤的热毛巾,刘皇帝温和地说道。

  大符温良依旧,道:“宫中自然一切安好,倒是你,此去远涉苦寒不毛,身体无恙吧!”

  “我身体健壮着了,若不是事起突然,眼下或许已然驾临玉门关,给那里的戍卒带去春风与关怀了……”刘皇帝挺直了胸膛,显得自己很硬朗的样子。

  见状,大符不由一笑,然后微微一叹:“你也不必瞒我,在凉州过冬,双腿甚是难熬吧!”

  刘皇帝表情一变,道:“有谁在传闲话?”

  “怎么,你还要责我探听你的消息?”大符直视刘皇帝。

  大符凤目逼人,刘皇帝躲开目光,嘿嘿轻笑道:“怕你担忧罢了!我这双腿,虽成痼疾,不妨大事!”

  给刘皇帝脱去鞋袜,把脚放在水盆中,又亲自给他搓脚,大符说道:“你方才问我有何事,仔细想想,还真有几件事!”

  “有什么你不能直接处置的事?”刘皇帝显得意外。

  大符说:“刘葭、刘蒹以及刘荇她们的婚事,也拖了不少时间了,刘荇也快十七岁了!”

  “刘荇还小,不急着嫁出去!”刘皇帝当即反应过来:“不过刘葭、刘蒹这两姊妹,看起来,是可以定亲了,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?”

  刘皇帝如今膝下有八个女儿,长女刘葭、次女刘蒹都生于乾祐六年,已至婚配年纪,再加上刘皇帝此前表露的意思,功臣贵族们可都盯着。

  “此事可不由我一人做主!”大符看着刘皇帝。

  刘皇帝点了点头,思索一阵,道:“我家的公主,可不能嫁给一些膏粱纨绔,你是皇后,你先挑选着吧!”

  大符对此没有什么异议,又道:“下个月嘉庆节,宫中是否需要准备庆祝?”

  “朝廷将有大事,无心于此,不过了,来年再说!”刘皇帝直接道,他的心思可在北伐上,不愿多做花费在自己诞辰上。

第208章 君臣密议

  当夜,刘皇帝并没有留宿坤明殿,在与大符用了些晚膳之后,便回到崇政殿了。在京的臣僚们知道皇帝还京,都迫不及待地前来觐见,但都被拒绝了。

  不过,其他人不见,赵普这个宰相可准备好了一大批奏件,要呈禀刘皇帝。特地在政事堂加班,其后果然得到了刘皇帝召见的通知。
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共980页  当前第605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605/980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,谢谢!